時政要聞
□本報記者 金京藝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就是‘一言九鼎’的鼎,,它告訴我們,,做人說話要講誠信,�,!�4月29日,新鄉(xiāng)市鳳泉區(qū)中原誠信博物館又迎來了一批游客,,一位精神矍鑠,、聲音洪亮的講解員正指著展廳中擺放著的展品,繪聲繪色地講解,。
這位講解員就是中原誠信博物館館長鄧志軍,。4月30日晚,中宣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聯合發(fā)布2022年“誠信之星”,,鄧志軍是我省唯一當選者。
“我是踐行誠信的受益者,,更要做倡導誠信的推動者,。‘誠信之星’的榮譽是對我踐行誠信,、傳播誠信的最大鼓勵,。”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61歲的鄧志軍如是說,。
以誠立業(yè)
恪守初心報桑梓
1989年創(chuàng)辦企業(yè)之初,鄧志軍就以“誠城”為企業(yè)命名,,立志把企業(yè)打造成為誠信品牌和城市名片,。
“對企業(yè)來說,誠信是金字招牌,,也是最好的名片,。”鄧志軍介紹,,誠城集團每年在招錄新員工時,,首先考察的就是員工的個人征信,新員工入職培訓的第一課就是誠信教育,�,!懊磕�3月16日是公司的‘誠信教育日’,我們用多種形式厚植企業(yè)誠信文化,�,!�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鄧志軍的企業(yè)也出現了經營困難,。鄧志軍向員工承諾:“不裁員,、不降薪、不欠工資,,再難也不會拖欠大家一分血汗錢,!”他抵押個人房產并向朋友借錢籌措資金,足額給每位員工發(fā)了工資和獎金,。
“辦企業(yè)跟做人一樣,,誠信最重要,即使砸鍋賣鐵也要做到不欠賬,、遵約定,、守規(guī)矩�,!睉{借這股執(zhí)拗勁兒,,鄧志軍把一個小公司發(fā)展成為頗有名氣的綜合性企業(yè),30多年做到“四個不欠兩個沒有”:不欠國家1分錢稅款,、不欠員工1分錢薪酬,、不欠合作伙伴1分錢賬款、不欠銀行1分錢本息,,沒有1條失信違法記錄,、沒有1份違約合同記錄。
投身社區(qū)
擔當實干惠群眾
綠樹水邊合,,夕陽樓外斜,。置身新鄉(xiāng)市紅旗區(qū)誠城社區(qū),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管理渙散,、垃圾成堆的城中村。
2013年,,新鄉(xiāng)市開創(chuàng)了“地方黨委,、政府主導,非公企業(yè)參建”的新型社區(qū)建設模式,,鄧志軍放下經營了20多年的企業(yè),,擔任誠城社區(qū)黨委書記。
社區(qū)面積3平方公里,,轄4所本科院校、600余家商業(yè)門店,、15個居民小區(qū),、18萬余人,。怎樣才能將如此大的社區(qū)建成群眾熱愛的美好家園?鄧志軍又拿出了“誠信”金鑰匙,,“經營企業(yè)要講誠信,,服務群眾更要重誠信,只要以誠相待,,我們的工作一定能做到群眾心里,,讓群眾過得更舒心�,!�
社區(qū)成立之初,,鄧志軍把公司35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重新裝修后無償移交社區(qū),還投資建起了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文體廣場、社區(qū)餐廳等,,每年出資100多萬元用于支持社區(qū)治理和服務群眾,。
除了帶領社區(qū)“兩委”成員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治理新路,鄧志軍還在社區(qū)開設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講堂,,推廣誠信文化,;建起志愿服務隊、“好人”宣講隊,,吸引3萬多名社區(qū)居民加入,。截至目前,誠城社區(qū)共有30多個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和省市文明家庭,,3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稱號及提名獎,,社區(qū)還獲得了“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qū)”等60多項榮譽。
建館立信
重諾守信見行動
“一個人講誠信不算啥,,帶動更多人講誠信,,社會才能有更大進步�,!钡靡嬗谝揽空\信帶來的事業(yè)發(fā)展,,感受到社會誠信文化氛圍日漸濃厚,鄧志軍有了籌建“誠信博物館”的想法,。
說干就干,。鄧志軍先后五次邀請專家、學者召開論證會,,同時走出新鄉(xiāng)探訪全國各地專業(yè)博物館,,最終確定了建館方案并選址籌建。工程前期僅總體設計建設、內部裝修就花銷不菲,。
既然是“博物”館,,就需要有大量的實物來支撐。鄧志軍和博物館實物征集小組成員歷時半年,,遠赴河北,、安徽、江西等地,,尋找購買誠信實物,。
而就在館廳裝修完畢準備布展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了:因為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需要,,誠信博物館不得不被拆除,。
鄧志軍毅然選擇了配合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一夜間,,裝修精美的3000余平方米的博物館化為烏有……
“拆了還建嗎,?”當時很多人產生了疑問和猜測。
“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建館不能半途而廢,!”鄧志軍擲地有聲。
重新尋找館址,,重新找人設計,,重新進行室內裝飾,誠信博物館再次動工興建,。到了2021年,,就在博物館第二次建成并即將開館之際,一場特大暴雨,,把博物館變成了一片汪洋,。
“別建了!千萬不能再建了,!”“博物館是公益的,,不能掙錢,你盡心了,,不建也罷,。”反對的聲音更多了,。
鄧志軍卻說:“把博物館建成,,才算沒有丟掉誠信�,!�
又是投入巨額資金,,又是同樣勞心勞力的付出,。2022年3月,中原誠信博物館終于試運行,。
行動是最有力的感召,。鄧志軍三建博物館的故事傳開后,很多人慕名而來,,把一件件珍貴的歷史信物捐送到誠信博物館——80多歲的李秋泉老人,騎著三輪車穿過半個城市為博物館捐贈幾十幅老照片,;市民馬利敏帶著孫子來捐贈剪紙作品和誠信實物,,他說,一定要把誠信精神傳承給下一代……
如今的中原誠信博物館,,一件件實物講述著一個個誠信故事,,也吸引了諸多干部群眾前來參觀,探尋中華民族誠信文化的歷史根脈,,領悟“信用中國”建設的動人故事,。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金京藝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就是‘一言九鼎’的鼎,,它告訴我們,做人說話要講誠信,�,!�4月29日,新鄉(xiāng)市鳳泉區(qū)中原誠信博物館又迎來了一批游客,,一位精神矍鑠,、聲音洪亮的講解員正指著展廳中擺放著的展品,繪聲繪色地講解,。
這位講解員就是中原誠信博物館館長鄧志軍,。4月30日晚,中宣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聯合發(fā)布2022年“誠信之星”,,鄧志軍是我省唯一當選者。
“我是踐行誠信的受益者,,更要做倡導誠信的推動者,�,!\信之星’的榮譽是對我踐行誠信、傳播誠信的最大鼓勵,�,!痹诮邮鼙緢笥浾邔TL時,61歲的鄧志軍如是說,。
以誠立業(yè)
恪守初心報桑梓
1989年創(chuàng)辦企業(yè)之初,,鄧志軍就以“誠城”為企業(yè)命名,立志把企業(yè)打造成為誠信品牌和城市名片,。
“對企業(yè)來說,,誠信是金字招牌,也是最好的名片,。”鄧志軍介紹,,誠城集團每年在招錄新員工時,,首先考察的就是員工的個人征信,新員工入職培訓的第一課就是誠信教育,�,!懊磕�3月16日是公司的‘誠信教育日’,我們用多種形式厚植企業(yè)誠信文化,�,!�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鄧志軍的企業(yè)也出現了經營困難,。鄧志軍向員工承諾:“不裁員、不降薪,、不欠工資,,再難也不會拖欠大家一分血汗錢!”他抵押個人房產并向朋友借錢籌措資金,,足額給每位員工發(fā)了工資和獎金,。
“辦企業(yè)跟做人一樣,誠信最重要,,即使砸鍋賣鐵也要做到不欠賬,、遵約定、守規(guī)矩,�,!睉{借這股執(zhí)拗勁兒,鄧志軍把一個小公司發(fā)展成為頗有名氣的綜合性企業(yè),,30多年做到“四個不欠兩個沒有”:不欠國家1分錢稅款,、不欠員工1分錢薪酬,、不欠合作伙伴1分錢賬款、不欠銀行1分錢本息,,沒有1條失信違法記錄,、沒有1份違約合同記錄。
投身社區(qū)
擔當實干惠群眾
綠樹水邊合,,夕陽樓外斜,。置身新鄉(xiāng)市紅旗區(qū)誠城社區(qū),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管理渙散,、垃圾成堆的城中村。
2013年,,新鄉(xiāng)市開創(chuàng)了“地方黨委,、政府主導,非公企業(yè)參建”的新型社區(qū)建設模式,,鄧志軍放下經營了20多年的企業(yè),,擔任誠城社區(qū)黨委書記。
社區(qū)面積3平方公里,,轄4所本科院校,、600余家商業(yè)門店、15個居民小區(qū),、18萬余人,。怎樣才能將如此大的社區(qū)建成群眾熱愛的美好家園?鄧志軍又拿出了“誠信”金鑰匙,,“經營企業(yè)要講誠信,,服務群眾更要重誠信,只要以誠相待,,我們的工作一定能做到群眾心里,,讓群眾過得更舒心�,!�
社區(qū)成立之初,,鄧志軍把公司35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重新裝修后無償移交社區(qū),還投資建起了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文體廣場、社區(qū)餐廳等,,每年出資100多萬元用于支持社區(qū)治理和服務群眾,。
除了帶領社區(qū)“兩委”成員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治理新路,鄧志軍還在社區(qū)開設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講堂,,推廣誠信文化,;建起志愿服務隊,、“好人”宣講隊,吸引3萬多名社區(qū)居民加入,。截至目前,,誠城社區(qū)共有30多個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和省市文明家庭,3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稱號及提名獎,,社區(qū)還獲得了“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qū)”等60多項榮譽,。
建館立信
重諾守信見行動
“一個人講誠信不算啥,帶動更多人講誠信,,社會才能有更大進步,。”得益于依靠誠信帶來的事業(yè)發(fā)展,,感受到社會誠信文化氛圍日漸濃厚,,鄧志軍有了籌建“誠信博物館”的想法。
說干就干,。鄧志軍先后五次邀請專家,、學者召開論證會,同時走出新鄉(xiāng)探訪全國各地專業(yè)博物館,,最終確定了建館方案并選址籌建。工程前期僅總體設計建設,、內部裝修就花銷不菲,。
既然是“博物”館,就需要有大量的實物來支撐,。鄧志軍和博物館實物征集小組成員歷時半年,,遠赴河北、安徽,、江西等地,,尋找購買誠信實物。
而就在館廳裝修完畢準備布展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了:因為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需要,,誠信博物館不得不被拆除。
鄧志軍毅然選擇了配合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一夜間,,裝修精美的3000余平方米的博物館化為烏有……
“拆了還建嗎?”當時很多人產生了疑問和猜測,。
“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建館不能半途而廢!”鄧志軍擲地有聲,。
重新尋找館址,,重新找人設計,,重新進行室內裝飾,誠信博物館再次動工興建,。到了2021年,,就在博物館第二次建成并即將開館之際,一場特大暴雨,,把博物館變成了一片汪洋,。
“別建了!千萬不能再建了,!”“博物館是公益的,,不能掙錢,你盡心了,,不建也罷,。”反對的聲音更多了,。
鄧志軍卻說:“把博物館建成,,才算沒有丟掉誠信�,!�
又是投入巨額資金,,又是同樣勞心勞力的付出。2022年3月,,中原誠信博物館終于試運行,。
行動是最有力的感召。鄧志軍三建博物館的故事傳開后,,很多人慕名而來,,把一件件珍貴的歷史信物捐送到誠信博物館——80多歲的李秋泉老人,騎著三輪車穿過半個城市為博物館捐贈幾十幅老照片,;市民馬利敏帶著孫子來捐贈剪紙作品和誠信實物,,他說,一定要把誠信精神傳承給下一代……
如今的中原誠信博物館,,一件件實物講述著一個個誠信故事,,也吸引了諸多干部群眾前來參觀,探尋中華民族誠信文化的歷史根脈,,領悟“信用中國”建設的動人故事,。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