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保金
經(jīng)典山陽
圖① 火神廟拜殿粉飾及鋪地碑。
圖② 大晉故劉府君墓志銘,。
中站區(qū)正南有北敬村,、南敬村兩個村,過去統(tǒng)稱敬村,,后因村大人多,,便將村子一分為二,為北敬村和南敬村,。但是,當?shù)厝藚s習慣叫“茍村”(北茍村,、南茍村),,因為與西晉大將軍茍晞有關。
一
南敬村原在北敬村之南,,因南水北調(diào)工程占地之需,,現(xiàn)南敬村整村搬遷至建設路之北。
原南敬村南鄰就是現(xiàn)在的解放區(qū)王褚街道靈泉陂村,。關于靈泉陂村的來歷,,民間有個傳說:晉代時有個秀才大醉而歸,,當他行到此地時酒性發(fā)作,便躺在干枯的草叢中呼呼大睡,。他的愛犬便忠誠地守護在一旁,,突然,愛犬發(fā)現(xiàn)遠處有野火在燃燒,,而且火勢正快速蔓延過來,。愛犬急忙沖著秀才狂叫,但他毫無反應,。愛犬又用爪子拽拉他,,無奈,他喝得太多了,,還是毫無知覺,。眼看火勢越來越近了,愛犬急中生智,,用爪子瘋狂地刨地,。不一會兒,愛犬便刨出了一個土坑,,一股清泉從土坑里噴涌而出,。但是,愛犬因此累死在了泉眼旁,。泉水越流越大,,秀才身旁已是一片水澤,大火燃燒到此紛紛熄滅,。此時,,他也被驚醒了。他環(huán)視了周圍,,馬上明白了一切,。他抱著愛犬失聲痛哭,隨后便把愛犬埋在了泉眼旁,,以示對愛犬的感激和懷念,。于是,老百姓就把這個泉眼起名叫“狗泉”,,后因狗有靈性,,認為有神靈相助,便又把“狗泉”改成了“靈泉”,。后來,,這里形成了村莊,就把村名叫靈泉陂,,老百姓卻習慣叫“狗泉陂”,。而在史料記載上,,“靈泉”“狗泉”都被稱為“茍泉”。
乾隆版《懷慶府志·輿地志》載:“靈泉,,在(修武)縣西南五十里,,即雙泉口,亦名茍泉,�,!庇州d:“茍泉陂,在(修武)縣西五十里,�,!�
道光版《修武縣志·泉源》記載:“靈泉在縣西五十里,即茍泉,,有茍泉陂,,泉水入新河�,!�
靈泉陂村有一座靈泉寺,,寺內(nèi)有一通古石碑——大元國溫公新龍泉池記。碑文載:“邑之西偏五十里,,土壤肥潤,,民物蕃庶,有里曰茍泉村,,亦云茍泉陂……”
《水經(jīng)注·卷九》載:“……次北有茍泉水入焉,,水出山陽縣故修武城西南,同源分派,,裂為二水,。南為茍泉,北則吳瀆,,二瀆雙導,,俱東入陂�,!薄端�(jīng)注》又載:“南為茍泉,,北則吳瀆,是茍姓,、吳姓世居泉上,,故泉以姓得名也�,!币簿褪钦f,是茍姓人家居住在泉邊,,所以此泉便叫“茍泉”,,后又演變成“靈泉”,。那么,此茍姓是哪家望族呢,?道光版《修武縣志》載:“茍泉北半里許有南茍村,、北茍村,相傳為晉茍晞故里,�,!痹瓉恚埓迨菚x代茍晞故里,。
二
《晉書·列傳第三十一》載:“茍晞,,字道將,河內(nèi)山陽人也,�,!笔份d,晉時焦作一帶為河內(nèi)郡,,下設山陽,、修武、野王,、懷,、沁水、溫,、河陽,、平皋、州,、軹10個縣,。茍晞是河內(nèi)郡山陽縣人,晉時的山陽縣大致轄今日的解放區(qū),、山陽區(qū),、馬村區(qū)及中站區(qū)等地,茍晞故里就是今天的中站區(qū)敬村,。
茍晞為晉懷帝時的大臣,,曾任尚書右丞、尚書左丞等要職,,負責督察各部門的廉政,。茍晞辦事認真,不徇私情,,官員們都怕他,,看到他“皆側(cè)目憚之”。
晉懷帝永嘉元年,茍晞率軍平定了多地叛亂,,“威名甚盛”,。茍晞進位撫軍將軍,“出入有儀仗”,,都督青,、兗二州諸軍事,“封東平郡侯,,邑萬戶”,。
當時,茍晞的姨母隨他生活,,茍晞對待姨母像親生母親一樣“奉養(yǎng)甚厚”,。一次,姨母的兒子求他,,想在軍中謀個差事,。茍晞斷然拒絕了,說:“我不會拿朝廷給我的權(quán)力來為家里人牟私利的,,如果我做了,,將來我會后悔的�,!北淼懿宦爠窀�,,再三求茍晞給謀個差事。無奈,,茍晞只好讓他當了個小小的督護,。后來,表弟果然犯了法,,按律當斬,。姨母一再向茍晞叩頭,請求饒了她兒子的性命,。茍晞雖然很同情姨母,,但他還是大義滅親下令殺了表弟。事后,,茍晞身穿喪服親自為表弟哭喪,,流著眼淚說:“殺你的人是兗州刺史,哭表弟的人是茍道將,�,!币馑际钦f,我作為兗州刺史,,殺你是為公,;我作為你的表哥,,哭你是因私。由此可見,,茍晞秉公執(zhí)法,,公私分明。
晉懷帝永嘉五年,,茍晞再因平叛有功,,被封為大將軍、大都督,統(tǒng)領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增邑二萬戶”“出入持黃鉞”,,規(guī)格極高,且先前的官職仍然兼任,。
茍晞初入仕時,,還能夠剛直不阿,清正廉潔,。但隨著權(quán)位的升高,,他逐漸腐化墮落了�,!拔恢辽蠈�,,志頗盈滿,奴婢將千人,,侍妾數(shù)十,,終日累夜不出戶庭,刑政苛虐,,縱情肆欲”,。他還濫殺大臣,“左右為之戰(zhàn)栗”,。從此,,他手下人心離散。公元311年9月,,匈奴反晉大將石勒攻破了茍晞住地蒙城,,茍晞被滿門抄斬。
茍晞從清正廉潔到腐化墮落的轉(zhuǎn)變,,值得后人引以為戒,。
三
焦作市博物館石刻藝術(shù)苑內(nèi)保存有一合墓志,其上篆文:“大晉故劉府君墓志銘�,!便懳拿Q:“大晉劉府君墓志銘并序,。”從銘文可知,,墓主劉衡,,“期至鄉(xiāng)朱村人也”,即今中站區(qū)朱村人,。因為遇到了事情,,在今朱村東南方向的茍村購買田地置辦房產(chǎn),成了茍村人,。劉衡死于后唐清泰元年,,13年后,即后晉天福十二年,,其妻逝世,,他才與妻子合葬。而此時已是后晉,,所以,,墓志便為“大晉故劉府君墓志銘”。銘文中提到了茍村,。銘文記載了劉衡墓的方位:“東去右軍約三里,,西去陸村一里半,南去南茍村二里,,北去朱村二里,。”銘文中又提到了南茍村,。
由此可知,,在后唐、后晉時,,就有茍村,、南茍村了。
那么,,茍村為何又改為敬村呢,?民間有一個傳說。
清道光年間,,修武(清朝時中站區(qū)一帶屬修武縣管轄)知縣馮繼照來到此地,,指著茍村問隨從人員:“這是何村?”隨從人員答曰:“茍村,�,!瘪T繼照大驚,,誤將“茍”聽成了“狗”。隨員忙解釋,,馮繼照聽后沉思片刻,,認為“茍”與“狗”讀音難辨,易被誤解,,欲改村名,。馮繼照命人取來筆墨,大筆一揮將“茍”字右邊加了個“文”字,,成了“敬”字,。從此,茍村易名敬村,。
該傳說將茍村改為敬村看似很合理,然而,,筆者又一考證,,對該傳說提出了質(zhì)疑。
高新區(qū)陽廟鎮(zhèn)沈鹿宿村中有一座火神廟,,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山門東側(cè)墻上嵌有一通石碑——火神廟拜殿粉飾及鋪地碑。碑文記載了粉飾拜殿及為拜殿鋪地磚的情況,,還記載了捐款,、捐物者的姓名及所捐錢、物數(shù)量,。落款時間是:乾隆十五年歲次庚年季冬(農(nóng)歷十二月)吉旦(農(nóng)歷每月初一),。而在碑文中間空余處還有“乾隆四十年又十月初三日北敬村太學生程文選施柏樹二株”之記載。從以上記載分析可知,,該碑立碑時間是:乾隆十五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初一,。而到了乾隆四十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三,北敬村太學生程文選向火神廟施柏樹二株,。因此時只是他一人捐物,,不會單獨為其立碑,故而在該碑空余處刻上了“乾隆四十年又十月初三日北敬村太學生程文選施柏樹二株”,,這也是這句話的字體與整碑的字體明顯不同的原因,。這說明,早在乾隆四十年就有北敬村了,,敬村村名非道光年間馮繼照所改,。
那么,茍村到底是如何演變成敬村的呢,?有待進一步考證,。
(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 |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圖① 火神廟拜殿粉飾及鋪地碑,。
圖② 大晉故劉府君墓志銘,。
中站區(qū)正南有北敬村,、南敬村兩個村,過去統(tǒng)稱敬村,,后因村大人多,,便將村子一分為二,為北敬村和南敬村,。但是,,當?shù)厝藚s習慣叫“茍村”(北茍村、南茍村),,因為與西晉大將軍茍晞有關,。
一
南敬村原在北敬村之南,因南水北調(diào)工程占地之需,,現(xiàn)南敬村整村搬遷至建設路之北,。
原南敬村南鄰就是現(xiàn)在的解放區(qū)王褚街道靈泉陂村。關于靈泉陂村的來歷,,民間有個傳說:晉代時有個秀才大醉而歸,,當他行到此地時酒性發(fā)作,便躺在干枯的草叢中呼呼大睡,。他的愛犬便忠誠地守護在一旁,突然,,愛犬發(fā)現(xiàn)遠處有野火在燃燒,,而且火勢正快速蔓延過來。愛犬急忙沖著秀才狂叫,,但他毫無反應,。愛犬又用爪子拽拉他,無奈,,他喝得太多了,,還是毫無知覺。眼看火勢越來越近了,,愛犬急中生智,,用爪子瘋狂地刨地。不一會兒,,愛犬便刨出了一個土坑,,一股清泉從土坑里噴涌而出。但是,,愛犬因此累死在了泉眼旁,。泉水越流越大,秀才身旁已是一片水澤,,大火燃燒到此紛紛熄滅,。此時,,他也被驚醒了。他環(huán)視了周圍,,馬上明白了一切,。他抱著愛犬失聲痛哭,隨后便把愛犬埋在了泉眼旁,,以示對愛犬的感激和懷念,。于是,老百姓就把這個泉眼起名叫“狗泉”,,后因狗有靈性,,認為有神靈相助,便又把“狗泉”改成了“靈泉”,。后來,,這里形成了村莊,就把村名叫靈泉陂,,老百姓卻習慣叫“狗泉陂”,。而在史料記載上,“靈泉”“狗泉”都被稱為“茍泉”,。
乾隆版《懷慶府志·輿地志》載:“靈泉,,在(修武)縣西南五十里,即雙泉口,,亦名茍泉,。”又載:“茍泉陂,,在(修武)縣西五十里,。”
道光版《修武縣志·泉源》記載:“靈泉在縣西五十里,,即茍泉,,有茍泉陂,泉水入新河,�,!�
靈泉陂村有一座靈泉寺,寺內(nèi)有一通古石碑——大元國溫公新龍泉池記,。碑文載:“邑之西偏五十里,,土壤肥潤,民物蕃庶,,有里曰茍泉村,,亦云茍泉陂……”
《水經(jīng)注·卷九》載:“……次北有茍泉水入焉,水出山陽縣故修武城西南,,同源分派,,裂為二水,。南為茍泉,北則吳瀆,,二瀆雙導,,俱東入陂�,!薄端�(jīng)注》又載:“南為茍泉,,北則吳瀆,是茍姓,、吳姓世居泉上,,故泉以姓得名也�,!币簿褪钦f,,是茍姓人家居住在泉邊,所以此泉便叫“茍泉”,,后又演變成“靈泉”,。那么,此茍姓是哪家望族呢,?道光版《修武縣志》載:“茍泉北半里許有南茍村,、北茍村,相傳為晉茍晞故里,�,!痹瓉恚埓迨菚x代茍晞故里,。
二
《晉書·列傳第三十一》載:“茍晞,字道將,,河內(nèi)山陽人也,。”史載,,晉時焦作一帶為河內(nèi)郡,,下設山陽、修武,、野王,、懷、沁水,、溫,、河陽、平皋,、州,、軹10個縣,。茍晞是河內(nèi)郡山陽縣人,晉時的山陽縣大致轄今日的解放區(qū),、山陽區(qū),、馬村區(qū)及中站區(qū)等地,茍晞故里就是今天的中站區(qū)敬村,。
茍晞為晉懷帝時的大臣,,曾任尚書右丞、尚書左丞等要職,,負責督察各部門的廉政,。茍晞辦事認真,不徇私情,,官員們都怕他,,看到他“皆側(cè)目憚之”。
晉懷帝永嘉元年,,茍晞率軍平定了多地叛亂,,“威名甚盛”。茍晞進位撫軍將軍,,“出入有儀仗”,,都督青、兗二州諸軍事,,“封東平郡侯,,邑萬戶”。
當時,,茍晞的姨母隨他生活,,茍晞對待姨母像親生母親一樣“奉養(yǎng)甚厚”。一次,,姨母的兒子求他,,想在軍中謀個差事。茍晞斷然拒絕了,,說:“我不會拿朝廷給我的權(quán)力來為家里人牟私利的,,如果我做了,將來我會后悔的,�,!北淼懿宦爠窀妫偃笃垥劷o謀個差事,。無奈,,茍晞只好讓他當了個小小的督護。后來,表弟果然犯了法,,按律當斬,。姨母一再向茍晞叩頭,請求饒了她兒子的性命,。茍晞雖然很同情姨母,,但他還是大義滅親下令殺了表弟。事后,,茍晞身穿喪服親自為表弟哭喪,,流著眼淚說:“殺你的人是兗州刺史,哭表弟的人是茍道將,�,!币馑际钦f,我作為兗州刺史,,殺你是為公,;我作為你的表哥,哭你是因私,。由此可見,,茍晞秉公執(zhí)法,公私分明,。
晉懷帝永嘉五年,,茍晞再因平叛有功,被封為大將軍,、大都督,,統(tǒng)領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增邑二萬戶”“出入持黃鉞”,規(guī)格極高,,且先前的官職仍然兼任,。
茍晞初入仕時,,還能夠剛直不阿,,清正廉潔。但隨著權(quán)位的升高,,他逐漸腐化墮落了,。“位至上將,志頗盈滿,,奴婢將千人,,侍妾數(shù)十,終日累夜不出戶庭,,刑政苛虐,,縱情肆欲”。他還濫殺大臣,,“左右為之戰(zhàn)栗”,。從此,他手下人心離散,。公元311年9月,,匈奴反晉大將石勒攻破了茍晞住地蒙城,茍晞被滿門抄斬,。
茍晞從清正廉潔到腐化墮落的轉(zhuǎn)變,,值得后人引以為戒。
三
焦作市博物館石刻藝術(shù)苑內(nèi)保存有一合墓志,,其上篆文:“大晉故劉府君墓志銘,。”銘文名稱:“大晉劉府君墓志銘并序,�,!睆你懳目芍怪鲃⒑�,,“期至鄉(xiāng)朱村人也”,,即今中站區(qū)朱村人。因為遇到了事情,,在今朱村東南方向的茍村購買田地置辦房產(chǎn),,成了茍村人。劉衡死于后唐清泰元年,,13年后,,即后晉天福十二年,其妻逝世,,他才與妻子合葬,。而此時已是后晉,所以,,墓志便為“大晉故劉府君墓志銘”,。銘文中提到了茍村。銘文記載了劉衡墓的方位:“東去右軍約三里,,西去陸村一里半,,南去南茍村二里,,北去朱村二里�,!便懳闹杏痔岬搅四掀埓�,。
由此可知,在后唐,、后晉時,,就有茍村、南茍村了,。
那么,,茍村為何又改為敬村呢?民間有一個傳說,。
清道光年間,,修武(清朝時中站區(qū)一帶屬修武縣管轄)知縣馮繼照來到此地,指著茍村問隨從人員:“這是何村,?”隨從人員答曰:“茍村,。”馮繼照大驚,,誤將“茍”聽成了“狗”,。隨員忙解釋,馮繼照聽后沉思片刻,,認為“茍”與“狗”讀音難辨,,易被誤解,欲改村名,。馮繼照命人取來筆墨,,大筆一揮將“茍”字右邊加了個“文”字,成了“敬”字,。從此,,茍村易名敬村。
該傳說將茍村改為敬村看似很合理,,然而,,筆者又一考證,對該傳說提出了質(zhì)疑,。
高新區(qū)陽廟鎮(zhèn)沈鹿宿村中有一座火神廟,,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山門東側(cè)墻上嵌有一通石碑——火神廟拜殿粉飾及鋪地碑,。碑文記載了粉飾拜殿及為拜殿鋪地磚的情況,,還記載了捐款、捐物者的姓名及所捐錢,、物數(shù)量,。落款時間是:乾隆十五年歲次庚年季冬(農(nóng)歷十二月)吉旦(農(nóng)歷每月初一)。而在碑文中間空余處還有“乾隆四十年又十月初三日北敬村太學生程文選施柏樹二株”之記載,。從以上記載分析可知,,該碑立碑時間是:乾隆十五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初一。而到了乾隆四十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三,,北敬村太學生程文選向火神廟施柏樹二株,。因此時只是他一人捐物,不會單獨為其立碑,,故而在該碑空余處刻上了“乾隆四十年又十月初三日北敬村太學生程文選施柏樹二株”,,這也是這句話的字體與整碑的字體明顯不同的原因。這說明,,早在乾隆四十年就有北敬村了,,敬村村名非道光年間馮繼照所改。
那么,,茍村到底是如何演變成敬村的呢,?有待進一步考證。
(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