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記者 闞楓
16日,,中國官方公布了國家層面的公車改革方案,,徘徊20年的公車改革終于迎來全面啟動之日,,備受社會關切。在多地試水改革的基礎上,,國家統(tǒng)籌的車改進程能否真落地、見實效,,伴隨改革而來的車輛和人員如何妥善處理,,改革前路,諸多難題仍待破解,。
公車沉疴20年終破題 “車輪腐敗”或迎釜底抽薪
7月16日,,中國官方發(fā)布《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規(guī)定中央和國家機關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改為適度發(fā)放公務交通補貼,。這意味著徘徊20年的公車改革終于全面啟動。
“車輪上的腐敗”,,這一直是輿論對公車形象的注解,。在近年來中央部門公布的“三公經(jīng)費”中,公車消費都占據(jù)“三公”支出的大頭,。據(jù)財政部2011年公布的數(shù)據(jù),,目前中國每年公務用車購置費支出增長率在20%以上,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超過千億元,。
除了龐大公車開支,,近年來,在各地城市為治堵對私家車采取限牌,、限行的背景下,龐大的公車總量,,以及與之伴隨的公車私用,、超標配車等現(xiàn)象已成為眾矢之的。去年以來,,中紀委定期公布的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典型案例中,,“公車違規(guī)”亦成為官員被查處的重要原因,。
然而,就公車治理來說,,從1994年中辦,、國辦聯(lián)合頒發(fā)《關于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guī)定》算起,中國的公車改革已經(jīng)走過了20個年頭,。但一直以來,,這項關乎“官員坐騎”的改革雖備受關注卻舉步維艱,難見實效,。
2013年11月25日,,《黨政機關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條例》公布。條例規(guī)定,,“堅持社會化,、市場化方向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實物配給方式”,,并明確提出“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官方的這些表述,被專家解讀為“公車改革方案終于塵埃落定”,。
今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其首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而隨著此次兩個官方文件的面世,,徘徊20年的公車改革終于全面開啟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進程,。其中“取消一般公務用車”的改革措施,,也被分析為,,公車腐敗或迎來釜底抽薪式的治理。
多地已起步探索改革路徑 國家統(tǒng)籌助解地方困境
回顧20年的改革之路,,公車改革一直處在“摸石頭”的階段,,改革雖時斷時續(xù),,但是改革進程并非無任何進展,。
在中央發(fā)力推進公車改革進程的同時,近年來,,包括廣東惠州,、云南昆明、浙江杭州溫州等多地亦各自試水,。今年以來,,江西新余、四川五糧液集團的大規(guī)模公車拍賣引來輿論聚焦,。
以杭州為例,,自2009年以來,,杭州實行所有局級領導干部全都取消專車,自行解決出行問題,,市財政給予一定補貼,。有媒體2012年的報道指出,據(jù)當?shù)亟y(tǒng)計,,車改后,,公車費用連續(xù)三年減少財政支出30%以上。
從各地試點情況來看,,公車改革路徑不外乎三種:貨幣補貼,、集中管理和加強監(jiān)管。但是由于沒有國家的統(tǒng)籌舉措和標準,,一些地方自行摸索的改革舉措也遭到質(zhì)疑甚至最終擱淺,,地方的探索經(jīng)驗難以向全國推廣。
2008年,,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qū)進行公車貨幣化改革,,區(qū)委、區(qū)政府正職每年補貼8萬元,,區(qū)人大,、政協(xié)正職每年補貼6.5萬元,此舉被指是“變相加薪”,,改革在實行一年后被叫停,。近年來,地方在試水公車改革的過程中,,也有被公眾質(zhì)疑公車補貼款過高以及公車賤賣造成國有資產(chǎn)流失,。
對于地方公車改革面臨的上述難題,盡快出臺國家層面的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已被輿論呼吁多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家版”車改方案,,明確規(guī)定“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將由公務人員自行選擇社會化的方式以及適度發(fā)放公務交通補貼”。此外,,方案還明確,,中央和國家機關補貼標準為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這些規(guī)定無疑給全國的公車改革提供了統(tǒng)籌和標準。
“破冰容易融冰難” 諸多改革困局待破解
雖然,,國家層面的公車改革總路徑已經(jīng)明晰,,但是,,“交通補貼會不會成為隱形福利”“公車拍賣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chǎn)流失”“公車司機如何安置”……網(wǎng)友對于全國范圍展開的這場改革亦心存疑慮。
對于公車改革,,民眾最大的擔心莫過于改革措施在落地時打折扣,。其實,針對網(wǎng)友上述疑問,,16日公布的《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都有細致的制度回應,。
其中,針對改革后的車補問題,,《方案》明確了中央和國家機關補貼標準,,而《意見》對地方補貼標準也規(guī)定了上限,即: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其他邊遠地區(qū)補貼標準不得高于中央和國家機關標準的150%,,一般地區(qū)不高于130%,。
針對改革涉及的司勤人員,官方明確指出,,“對于因取消公車而失去崗位的司機和后勤人員,,主要采用內(nèi)部安置的辦法,不能簡單推向社會,�,?梢园才呸D(zhuǎn)崗,提前退休,,適當提高退休待遇,。”
而對于改革過程中取消的車輛,,官方還要求制定處置辦法,,公開招標評估、拍賣機構(gòu),,通過公開拍賣等方式公開處置,。此外,,處置后的收入,,扣除有關稅費后全部上繳中央國庫。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和國有金融企業(yè)車輛處置收入,,按國家有關財務管理制度執(zhí)行。
盡管有上述諸多制度安排,,但“破冰容易,,融冰難”,公車改革,,可謂一次官風的自我革新,,當改革觸及既得利益的時候,,必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障礙。改革方案在回應民眾疑慮之后,,改革進程能否層層落實,、招招見效,亦需要在實踐層面破解上述難題,。
有評論分析,,改革啟動之后,要掃清前路障礙,,需要有自上而下推進改革的決心,,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群眾監(jiān)督公車。此外,,國家層面的公車改革總路徑規(guī)劃后,,各地各部分在操作層面的方案細則和監(jiān)管措施,直接關系到改革探索的成敗,,值得觀察,。
改革已經(jīng)起步,持續(xù)20年的“公車沉疴”能否迎來一場釜底抽薪式的改革,,這不僅是民意期待,,更關系到政府形象的塑建和公信力的提升。(完)
附:中國公車改革大事記
199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頒發(fā)《關于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guī)定》,明確要求:“部長級和省長級干部按一人一輛配備專車,;現(xiàn)職副部長級和副省長級干部,,保證工作用車和相對固定用車�,!�
1997年,,廣東省首開中國公車改革試點。
1998年9月,,國家體改委制定《中央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啟動部分中央機關車改試點,同時,,浙江,、江蘇、湖南,、重慶等省市的部分地區(qū)也啟動車改試點,。
2004年,中國印發(fā)《中央國家機關公務用車編制和配備標準的規(guī)定》,。同年,,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湖北、黑龍江等20多個省(區(qū),、市),,以及國家審計署、國家宗教局等4個中央國家機關進行了公車改革試點,。
2005年,,杭州、北京等地公車改革相繼擱淺,。
2010年,,公務車改革被列入國務院廉政工作計劃,全國先后有14個省份的部分縣市實行了公車改革試點,。
201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明確“中央和國家機關一般公務用車編制按每20人不超過1輛”以及“一般公務用車配備排氣量1.8升(含)以下,、價格18萬元以內(nèi)”。
201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黨政機關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條例》,提出“取消一般公務用車”,。
2014年7月16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和《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發(fā)布,中國公車改革全面推開,。
![]() |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記者 闞楓
16日,,中國官方公布了國家層面的公車改革方案,徘徊20年的公車改革終于迎來全面啟動之日,,備受社會關切,。在多地試水改革的基礎上,國家統(tǒng)籌的車改進程能否真落地,、見實效,,伴隨改革而來的車輛和人員如何妥善處理,改革前路,諸多難題仍待破解,。
公車沉疴20年終破題 “車輪腐敗”或迎釜底抽薪
7月16日,,中國官方發(fā)布《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規(guī)定中央和國家機關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改為適度發(fā)放公務交通補貼,。這意味著徘徊20年的公車改革終于全面啟動。
“車輪上的腐敗”,,這一直是輿論對公車形象的注解,。在近年來中央部門公布的“三公經(jīng)費”中,公車消費都占據(jù)“三公”支出的大頭,。據(jù)財政部2011年公布的數(shù)據(jù),,目前中國每年公務用車購置費支出增長率在20%以上,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超過千億元,。
除了龐大公車開支,,近年來,在各地城市為治堵對私家車采取限牌,、限行的背景下,,龐大的公車總量,以及與之伴隨的公車私用,、超標配車等現(xiàn)象已成為眾矢之的,。去年以來,中紀委定期公布的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典型案例中,,“公車違規(guī)”亦成為官員被查處的重要原因,。
然而,就公車治理來說,,從1994年中辦,、國辦聯(lián)合頒發(fā)《關于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guī)定》算起,中國的公車改革已經(jīng)走過了20個年頭,。但一直以來,,這項關乎“官員坐騎”的改革雖備受關注卻舉步維艱,難見實效,。
2013年11月25日,,《黨政機關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條例》公布。條例規(guī)定,,“堅持社會化,、市場化方向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實物配給方式”,,并明確提出“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官方的這些表述,,被專家解讀為“公車改革方案終于塵埃落定”。
今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其首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而隨著此次兩個官方文件的面世,,徘徊20年的公車改革終于全面開啟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進程,。其中“取消一般公務用車”的改革措施,也被分析為,,公車腐敗或迎來釜底抽薪式的治理,。
多地已起步探索改革路徑 國家統(tǒng)籌助解地方困境
回顧20年的改革之路,公車改革一直處在“摸石頭”的階段,,改革雖時斷時續(xù),,但是改革進程并非無任何進展。
在中央發(fā)力推進公車改革進程的同時,,近年來,,包括廣東惠州、云南昆明,、浙江杭州溫州等多地亦各自試水,。今年以來,江西新余,、四川五糧液集團的大規(guī)模公車拍賣引來輿論聚焦,。
以杭州為例,自2009年以來,,杭州實行所有局級領導干部全都取消專車,,自行解決出行問題,市財政給予一定補貼,。有媒體2012年的報道指出,,據(jù)當?shù)亟y(tǒng)計,車改后,,公車費用連續(xù)三年減少財政支出30%以上,。
從各地試點情況來看,公車改革路徑不外乎三種:貨幣補貼,、集中管理和加強監(jiān)管,。但是由于沒有國家的統(tǒng)籌舉措和標準,一些地方自行摸索的改革舉措也遭到質(zhì)疑甚至最終擱淺,,地方的探索經(jīng)驗難以向全國推廣,。
2008年,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qū)進行公車貨幣化改革,,區(qū)委,、區(qū)政府正職每年補貼8萬元,區(qū)人大、政協(xié)正職每年補貼6.5萬元,,此舉被指是“變相加薪”,,改革在實行一年后被叫停。近年來,,地方在試水公車改革的過程中,,也有被公眾質(zhì)疑公車補貼款過高以及公車賤賣造成國有資產(chǎn)流失。
對于地方公車改革面臨的上述難題,,盡快出臺國家層面的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已被輿論呼吁多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家版”車改方案,,明確規(guī)定“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將由公務人員自行選擇社會化的方式以及適度發(fā)放公務交通補貼”,。此外,,方案還明確,中央和國家機關補貼標準為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這些規(guī)定無疑給全國的公車改革提供了統(tǒng)籌和標準,。
“破冰容易融冰難” 諸多改革困局待破解
雖然,,國家層面的公車改革總路徑已經(jīng)明晰,但是,,“交通補貼會不會成為隱形福利”“公車拍賣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chǎn)流失”“公車司機如何安置”……網(wǎng)友對于全國范圍展開的這場改革亦心存疑慮,。
對于公車改革,民眾最大的擔心莫過于改革措施在落地時打折扣,。其實,,針對網(wǎng)友上述疑問,16日公布的《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都有細致的制度回應,。
其中,,針對改革后的車補問題,《方案》明確了中央和國家機關補貼標準,,而《意見》對地方補貼標準也規(guī)定了上限,,即: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其他邊遠地區(qū)補貼標準不得高于中央和國家機關標準的150%,一般地區(qū)不高于130%,。
針對改革涉及的司勤人員,,官方明確指出,“對于因取消公車而失去崗位的司機和后勤人員,,主要采用內(nèi)部安置的辦法,,不能簡單推向社會,。可以安排轉(zhuǎn)崗,,提前退休,,適當提高退休待遇�,!�
而對于改革過程中取消的車輛,,官方還要求制定處置辦法,公開招標評估,、拍賣機構(gòu),,通過公開拍賣等方式公開處置,。此外,,處置后的收入,扣除有關稅費后全部上繳中央國庫,。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和國有金融企業(yè)車輛處置收入,按國家有關財務管理制度執(zhí)行,。
盡管有上述諸多制度安排,,但“破冰容易,融冰難”,,公車改革,,可謂一次官風的自我革新,當改革觸及既得利益的時候,,必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障礙,。改革方案在回應民眾疑慮之后,改革進程能否層層落實,、招招見效,,亦需要在實踐層面破解上述難題。
有評論分析,,改革啟動之后,,要掃清前路障礙,需要有自上而下推進改革的決心,,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群眾監(jiān)督公車,。此外,國家層面的公車改革總路徑規(guī)劃后,,各地各部分在操作層面的方案細則和監(jiān)管措施,,直接關系到改革探索的成敗,值得觀察,。
改革已經(jīng)起步,,持續(xù)20年的“公車沉疴”能否迎來一場釜底抽薪式的改革,,這不僅是民意期待,更關系到政府形象的塑建和公信力的提升,。(完)
附:中國公車改革大事記
199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頒發(fā)《關于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guī)定》,,明確要求:“部長級和省長級干部按一人一輛配備專車,;現(xiàn)職副部長級和副省長級干部,保證工作用車和相對固定用車,�,!�
1997年,廣東省首開中國公車改革試點,。
1998年9月,,國家體改委制定《中央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啟動部分中央機關車改試點,,同時,,浙江、江蘇,、湖南,、重慶等省市的部分地區(qū)也啟動車改試點。
2004年,,中國印發(fā)《中央國家機關公務用車編制和配備標準的規(guī)定》,。同年,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湖北,、黑龍江等20多個省(區(qū)、市),,以及國家審計署,、國家宗教局等4個中央國家機關進行了公車改革試點。
2005年,,杭州,、北京等地公車改革相繼擱淺。
2010年,,公務車改革被列入國務院廉政工作計劃,,全國先后有14個省份的部分縣市實行了公車改革試點。
201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明確“中央和國家機關一般公務用車編制按每20人不超過1輛”以及“一般公務用車配備排氣量1.8升(含)以下、價格18萬元以內(nèi)”,。
201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黨政機關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條例》,,提出“取消一般公務用車”,。
2014年7月16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和《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發(fā)布,,中國公車改革全面推開,。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