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 題:激發(fā)團結奮斗圓夢中國的強大力量——寫在習近平總書記“2·19”重要講話發(fā)表一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姜瀟、史競男
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關乎旗幟道路,,關乎人心向背,,關乎前途命運。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深刻闡述了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基本方針,、實踐路徑,,為新聞輿論戰(zhàn)線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春風化雨潤萬物,,丹心妙筆著華章,。
一年來,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2·19”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發(fā)展共進步,,以更加昂揚的姿態(tài)唱響主旋律,,以更加自覺的行動傳播正能量,有力激發(fā)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一年來,廣大新聞工作者在實踐中更加深刻認識到,,“2·19”重要講話對于做好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文者,,貫道之器也。
如何才能在復興征程中凝聚起億萬人民共同奮進的力量,?如何才能在錯綜復雜的輿論場中一錘定音,?如何才能在政治風浪前站穩(wěn)腳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fā)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fā)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
從對中國經濟的唱衰到對人民幣匯率的炒作,,從網絡錯誤、虛假信息的雜音到南海問題上的博弈……一年來,,國內外輿論環(huán)境錯綜繁雜,,意識形態(tài)爭鋒日益激烈。
“正如中央所判斷的,,新聞輿論工作已經處于意識形態(tài)斗爭最前沿,。”回顧過去一年輿論環(huán)境的變化,,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現實挑戰(zhàn)的清醒判斷,為我們黨進一步加強新聞輿論工作奠定了認識論的基礎,。
針對輿論環(huán)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的深刻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要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新華社社長,、黨組書記蔡名照說,。
在總書記報道中完善專項策劃機制、成立“第一工作室”,,彰顯了核心意識,;在建黨95周年、G20杭州峰會,、十八屆六中全會等報道中集中優(yōu)勢兵力推出扛鼎之作,,營造了強大聲勢,;在質疑中國經濟、侮辱英雄人物等論調前敢于亮劍發(fā)聲,,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回顧過去一年新華社新聞宣傳工作,,蔡名照深切感受到,只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找準定位,,發(fā)揮優(yōu)勢,新聞媒體一定能夠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有所作為,。
過去一年,既是傳統媒體面臨全方位挑戰(zhàn)的一年,,也是新興媒體深刻改變傳播生態(tài)的一年,。
中國夢提出4周年之際,各網絡媒體將目光聚焦于普通百姓的夢想,,拉近了主題報道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加深了百姓對偉大復興的理解與認知,引發(fā)強烈共鳴,。
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中央電視臺推出大型紀錄片《長征》,,突出強調了新時代對長征精神的傳承,,體現了思想性與現實性的高度統一,。
面對挑戰(zhàn)和機遇,從中央到地方,,主流媒體按照總書記“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yōu)勢”的要求,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推進深度融合發(fā)展。
29種社屬報刊,、31家網站、111個微博機構賬號,、110個微信公眾號及20個手機客戶端……如今的人民日報,早已不再僅僅是一張報紙,,而是一個全媒體形態(tài)的“人民日報媒體方陣”,覆蓋總用戶超過3.5億人,。
“媒體融合是我們主動作為的戰(zhàn)略選擇,,是我們順時應變的科學選擇,是我們強魂健體的必然選擇,。”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說,。
與時俱進的發(fā)展源于與時俱進的理論。廣大媒體從業(yè)人員由衷地感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的要求,為黨的新聞事業(yè)增添了動力,、激發(fā)了活力、保持了生命力,。
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一年來,,廣大新聞工作者爭做黨的政策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正確政治方向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燈塔”。
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
一年來,,各新聞單位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017年新年伊始,新華社播發(fā)長篇通訊《歷史的選擇,,人民的期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評述》,,成為200余家媒體的“鎮(zhèn)版之作”。
為充分宣傳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中央新聞單位各顯神通:除新華社外,人民日報發(fā)揮理論優(yōu)勢,,以任仲平文章《標注治國理政新高度》等報道舉旗定向、先聲奪人,;央廣網推出大型專欄《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解讀治國理政豐富內涵,;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通過圖文音視等融媒體形式報道總書記重要活動和重要講話,向海外受眾展現中國領袖風采……
從深入闡釋黨中央治國理政“三新”,,到創(chuàng)新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報道,再到連續(xù)開展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主題宣傳……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
一年來,,各新聞單位把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與現實社會的關注點有機結合起來,,弘揚主旋律,,鼓舞精氣神——
“沒想到這‘窮帽子’還真摘掉了,!”近日,,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qū)洞耳河村村民李永蘭,,在脫貧登記表上摁下了鮮紅的手印,。
更讓李永蘭沒想到的是,,她和洞耳河村的脫貧故事不久就登上了人民日報,。
《老郭脫貧記》《一夜風雪話脫貧》……歲末年初,正是各級黨委政府訪貧問苦之際,,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開設專欄,,連續(xù)推出多篇來自基層一線的報道,分享脫貧群眾發(fā)自內心的喜悅,,營造砥礪奮進、圓夢中國的良好氛圍,。
把脫貧攻堅、科技創(chuàng)新,、反腐倡廉等現實社會的關注點,,與中國夢提出4周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等重要節(jié)點有機結合,是去年主題宣傳的一大特色,。
慶祝建黨95周年之際,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設專欄《民族脊梁》,,集中宣傳一批優(yōu)秀共產黨員,,挖掘人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果。
一年來,,各新聞單位直面問題,積極發(fā)聲,,有效回應關切,正確引導輿論——
2016年8月21日,,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
當中國女排最終以3比1頑強逆襲,、時隔12年重登世界之巔時,億萬觀眾仰望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熱淚盈眶,。
主流媒體以多種形式連續(xù)播發(fā)報道,熱情謳歌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一時間,,“女排精神”持續(xù)刷屏,,壓倒了此前一度充斥網絡的“花邊新聞”“娛樂八卦”,。
黑龍江日報報業(yè)集團負責人袁曉光不無感慨:“輿論環(huán)境越是紛繁復雜,越需要主流媒體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從積極回應股市樓市、就醫(yī)就學,、收入稅收等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到及時澄清“上海姑娘逃離江西農村”等網上虛假信息,,再到正確引導校園“毒跑道”,、哈爾濱“天價魚”、徐玉玉電信詐騙案等輿論熱點……各新聞單位彰顯“定音鼓”“風向標”“壓艙石”作用,,保持了輿論場內的風清氣正。
“既善于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群眾為夢想而進行的偉大奮斗,,又敢于向錯誤思想和歪風邪氣舉旗亮劍,已經成為中國媒體人越來越清醒的思想認識和越來越主動的行動自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鄭保衛(wèi)說,。
適應發(fā)展新趨勢,構筑媒體新版圖——一年來各新聞單位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積極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
2017年一開年,,新華社微紀錄片欄目《國家相冊》推出“新年特別奉獻”節(jié)目《心中的牽掛》,以習近平總書記感人至深的話語貫穿,,用12分鐘時間,恢弘而細膩地講述了黨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的血肉關系,。該片瀏覽量累計超過2億人次,,被網友稱為開年的“暖心之作”。
“為新聞媒體轉型創(chuàng)新,、深度融合發(fā)展樹立了標桿,�,!毙氯A社接連推出融媒體產品,受到業(yè)內高度關注,。
惟創(chuàng)新者進,,惟創(chuàng)新者強,惟創(chuàng)新者勝,。
2014年,,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推動融合發(fā)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yōu)勢,。
一年來,,中央主要新聞單位按照中央要求,以全新理念完善頂層設計,,以技術進步拓寬報道途徑,以內容創(chuàng)新贏得發(fā)展優(yōu)勢,,繪就了媒體深度融合的新版圖——
隨著全媒體新聞大廳的啟用,,人民日報進一步完善“中央廚房”運行機制,,推動建立“一次采集,、多元加工,、多樣生成,、分眾傳播,、系統支撐”的全媒體生產流程,加快報社融合發(fā)展從“物理捆綁”向“化學反應”質變,。
新華社強化內容創(chuàng)新,,推出的《四個全面》《紅色氣質》《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等一批“現象級”融媒體報道產品,,網絡瀏覽量均數以億計,,美聯社等西方主流媒體紛紛轉載或引用,;率先啟用直播態(tài)產品“現場新聞”,,引領了新聞業(yè)態(tài)重大變革,。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成立融媒體新聞指揮中心,統籌全臺融媒體內容生產,,初步形成全臺“7×24小時”聯合作戰(zhàn)的協調機制,實現了傳播渠道的全能化和生產布局的合理化,;將無人機設備,、客戶端視頻直播等引入日常報道,融合應急報道模式日臻完善,。
中央電視臺創(chuàng)新思維和載體手段,涌現出大數據服務,、VR視頻,、網絡直播,、虛擬坐席,、實時彈幕等多種融合互動形式,,進一步強化產品意識,、用戶意識、服務意識和互動意識,,打造“智慧融媒體”宣傳矩陣,。
“媒體融合發(fā)展的趨勢特征更加明顯,,傳媒業(yè)不斷探索,,深入轉型,,在內容、技術,、渠道,、管理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的廣度拓寬、速度加快,、力度增強�,!碧凭w軍說。
以融合發(fā)展為突破口,,各新聞媒體著力適應受眾需求,、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把握時度效,、提升影響力,,推進網上網下不同平臺優(yōu)勢疊加互補,一個擁有較強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新聞媒體矩陣正在時代變革中“破繭而出”,。
講述更動聽的中國故事,,發(fā)出更響亮的中國聲音——一年來各新聞單位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不斷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
�,。玻埃保赌隁q末,,隨著啟動鍵按下,,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環(huán)球電視網)正式開播,,以6個電視頻道、3個海外分臺,、1個視頻通訊社和新媒體集群的龐大陣容,致力于打造全新“外宣旗艦”媒體,,搭建世界輿論的“中國平臺”。
俄羅斯?jié)h語翻譯協會負責人基里爾·巴特金認為,,一個多彩,、美麗的中國將更加清晰地展現在全世界面前。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
中國日報把“國際范兒”和“中國味兒”相結合,,從時度效著力,,堅持大手筆運用視覺元素,通過對照片,、文字,、圖表,、漫畫、聯版創(chuàng)意等視覺元素綜合運用,,突出版面視覺沖擊力,,努力增強傳播針對性有效性,。
“國際傳播能力是一種軟實力�,!鼻迦A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王君超說,,一年來,,中央和地方媒體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更加有效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
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
�,。玻埃保赌杲鹎铮乖�,,世界舞臺的燈光聚焦杭州,,這里也成了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窗口。
“聯接中外,、溝通世界”——G20杭州峰會期間,,中央各主要媒體積極探索國際傳播建設新思路新手段,,講好中國故事,,發(fā)出中國聲音,傳播中國形象,,讓主場國際活動報道成為對外傳播的陣地,,始終主導并引領著輿論走向。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輿論環(huán)境,,新華社主動設置議題,,獨家專訪普京,策劃推進南海仲裁案,、“安倍經濟學”破產,、福島核泄漏“后遺癥”等報道;經濟日報回擊“唱衰中國經濟”論調,,策劃推出“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平穩(wěn)開局看亮點”等專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搶抓專項報道主動權,策劃推出“絲路名人中國行”“兩岸新發(fā)現”“中國人權紀實”等品牌采訪報道活動……
一年來,,中央主要媒體敢于發(fā)聲,、善于發(fā)聲,充分闡明我立場主張,,在國際輿論斗爭中實現話語突圍,。
2017年新年伊始,,中國外交再啟新篇,。
在世界經濟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動的背景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瑞士,,從阿爾卑斯山小鎮(zhèn)達沃斯到千年古城洛桑再到“國際會議之都”日內瓦,世界媒體的目光一路追隨,。
在這場新聞競爭中,,中央主要媒體突出訪問重點、精心設置議題,,用一篇篇文字,、一幅幅照片、一個個鏡頭,,展現了中國的天下情懷和大國擔當,。海外媒體由衷感嘆:世界輿論主導權正向中國同行手中轉移。
在輿論環(huán)境,、媒體態(tài)勢,、傳播手段深刻變化的今天,中國的新聞人鏗鏘前行,,不斷構建新格局,、涵養(yǎng)新能力、搶占新陣地,,厚植發(fā)展優(yōu)勢,,彰顯生機活力,向全世界發(fā)出更響亮的中國聲音,。
為人民抒懷,,為時代放歌——一年來,廣大新聞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牢記職責使命,,增強業(yè)務能力,轉變作風文風,,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新聞作品
大年三十,,河南省濮陽市社會福利院13歲殘疾女孩濮民蘭那純真的眼神,讓河南商報記者李恒難以忘懷,。
每逢春節(jié),,河南商報都會給記者留“作業(yè)”——寫一篇返鄉(xiāng)手記,。今年除夕,,李恒將手中的筆定格在與福利院里97個孩子一起吃年夜飯的幸福瞬間,。
“當記者這些年,,看遍人情冷暖,,最感動我的,,永遠在群眾中,。我要追隨他們,,一路向前,�,!崩詈阏f。
在今年全國新聞戰(zhàn)線開展的“新春走基層”活動中,,廣大新聞工作者堅持百姓情懷,、人民本色,把實踐和基層當作最好的課堂,,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的要求。
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yōu)勢核心是人才優(yōu)勢,。如何培養(yǎng)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作風優(yōu)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
新華社記者孫鐵翔還清楚記得,去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新華社考察時,,他向總書記匯報了自己在河北正定塔元莊村“走基層”的情況,。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基層干部要接地氣,,記者調研也要接地氣,。”
去年7月,,頂著炎炎烈日,孫鐵翔踏上重訪塔元莊村之路,,映入他眼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景象:一個曾負債累累的窮村,,如今已發(fā)展成為富裕村、文明村,。
在路上,,心中才有時代;在基層,,心中才有群眾,;在現場,心中才有感動,。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他們背起行囊,沿著紅軍的足跡,,感受長征的雄渾與艱辛,;抗洪關鍵階段,他們深入一線,,頂風冒雨,,挖掘搶險救災中涌現出的感人故事和先進典型;春運期間,,他們把鏡頭對準億萬返鄉(xiāng)農民工,,關注最真實的底層群眾……
從業(yè)30余年,光明日報記者唐湘岳在同事們眼中始終是“一頭汗兩腿泥”“能講好故事”的記者,。去年底,,他榮獲了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
“總書記要求我們,,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叵胛也蓪懙暮芏嗥胀ㄈ说墓适轮阅塬@認可,無不來源于這份囑托�,!碧葡嬖勒f,。
群眾在哪里,基層就在哪里,,新時代的故事就在哪里,。
新華社播發(fā)的《羊小平砸缸》《鐵騎千里返鄉(xiāng)記》等稿件,滌蕩著人民情懷,,傳遞著百姓聲音,;中央電視臺推出的《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為誰辛苦為誰忙》《厲害了 我的國》等新聞報道,沾著泥土氣息,,走進群眾心坎,;經濟日報社春運期間開設的“值班站長日記”,鮮活生動,、溫暖人心……牢記總書記的教誨,,廣大新聞工作者發(fā)出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佳作。
記者,,記錄歷史者,。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曾經見證了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見證了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見證了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
今天,,身處新的偉大時代,,肩負新的崇高使命,新聞輿論工作者要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手中如椽之筆忠實記錄歷史,、縱情謳歌時代,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為圓夢中國凝聚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參與采寫:雙瑞)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 題:激發(fā)團結奮斗圓夢中國的強大力量——寫在習近平總書記“2·19”重要講話發(fā)表一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姜瀟,、史競男
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關乎旗幟道路,,關乎人心向背,,關乎前途命運。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深刻闡述了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基本方針、實踐路徑,,為新聞輿論戰(zhàn)線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春風化雨潤萬物,丹心妙筆著華章,。
一年來,,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2·19”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發(fā)展共進步,以更加昂揚的姿態(tài)唱響主旋律,,以更加自覺的行動傳播正能量,,有力激發(fā)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一年來,,廣大新聞工作者在實踐中更加深刻認識到,“2·19”重要講話對于做好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文者,,貫道之器也,。
如何才能在復興征程中凝聚起億萬人民共同奮進的力量?如何才能在錯綜復雜的輿論場中一錘定音,?如何才能在政治風浪前站穩(wěn)腳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fā)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fā)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
從對中國經濟的唱衰到對人民幣匯率的炒作,,從網絡錯誤、虛假信息的雜音到南海問題上的博弈……一年來,,國內外輿論環(huán)境錯綜繁雜,,意識形態(tài)爭鋒日益激烈,。
“正如中央所判斷的,新聞輿論工作已經處于意識形態(tài)斗爭最前沿,�,!被仡欉^去一年輿論環(huán)境的變化,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現實挑戰(zhàn)的清醒判斷,,為我們黨進一步加強新聞輿論工作奠定了認識論的基礎。
針對輿論環(huán)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的深刻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要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毙氯A社社長、黨組書記蔡名照說,。
在總書記報道中完善專項策劃機制,、成立“第一工作室”,彰顯了核心意識,;在建黨95周年,、G20杭州峰會、十八屆六中全會等報道中集中優(yōu)勢兵力推出扛鼎之作,,營造了強大聲勢,;在質疑中國經濟、侮辱英雄人物等論調前敢于亮劍發(fā)聲,,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回顧過去一年新華社新聞宣傳工作,,蔡名照深切感受到,,只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找準定位,,發(fā)揮優(yōu)勢,,新聞媒體一定能夠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有所作為,。
過去一年,,既是傳統媒體面臨全方位挑戰(zhàn)的一年,也是新興媒體深刻改變傳播生態(tài)的一年,。
中國夢提出4周年之際,,各網絡媒體將目光聚焦于普通百姓的夢想,拉近了主題報道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加深了百姓對偉大復興的理解與認知,,引發(fā)強烈共鳴。
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中央電視臺推出大型紀錄片《長征》,,突出強調了新時代對長征精神的傳承,體現了思想性與現實性的高度統一,。
面對挑戰(zhàn)和機遇,,從中央到地方,主流媒體按照總書記“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yōu)勢”的要求,,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推進深度融合發(fā)展,。
29種社屬報刊、31家網站,、111個微博機構賬號,、110個微信公眾號及20個手機客戶端……如今的人民日報,早已不再僅僅是一張報紙,,而是一個全媒體形態(tài)的“人民日報媒體方陣”,,覆蓋總用戶超過3.5億人。
“媒體融合是我們主動作為的戰(zhàn)略選擇,,是我們順時應變的科學選擇,,是我們強魂健體的必然選擇�,!比嗣袢請笊缟玳L楊振武說,。
與時俱進的發(fā)展源于與時俱進的理論。廣大媒體從業(yè)人員由衷地感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的要求,,為黨的新聞事業(yè)增添了動力,、激發(fā)了活力、保持了生命力,。
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一年來,廣大新聞工作者爭做黨的政策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正確政治方向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燈塔”,。
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
一年來,,各新聞單位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017年新年伊始,,新華社播發(fā)長篇通訊《歷史的選擇,人民的期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評述》,,成為200余家媒體的“鎮(zhèn)版之作”,。
為充分宣傳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中央新聞單位各顯神通:除新華社外,,人民日報發(fā)揮理論優(yōu)勢,,以任仲平文章《標注治國理政新高度》等報道舉旗定向、先聲奪人,;央廣網推出大型專欄《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解讀治國理政豐富內涵;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通過圖文音視等融媒體形式報道總書記重要活動和重要講話,,向海外受眾展現中國領袖風采……
從深入闡釋黨中央治國理政“三新”,到創(chuàng)新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報道,,再到連續(xù)開展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主題宣傳……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
一年來,,各新聞單位把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與現實社會的關注點有機結合起來,弘揚主旋律,,鼓舞精氣神——
“沒想到這‘窮帽子’還真摘掉了,!”近日,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qū)洞耳河村村民李永蘭,,在脫貧登記表上摁下了鮮紅的手印,。
更讓李永蘭沒想到的是,,她和洞耳河村的脫貧故事不久就登上了人民日報。
《老郭脫貧記》《一夜風雪話脫貧》……歲末年初,,正是各級黨委政府訪貧問苦之際,,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開設專欄,,連續(xù)推出多篇來自基層一線的報道,,分享脫貧群眾發(fā)自內心的喜悅,營造砥礪奮進,、圓夢中國的良好氛圍,。
把脫貧攻堅、科技創(chuàng)新,、反腐倡廉等現實社會的關注點,,與中國夢提出4周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等重要節(jié)點有機結合,,是去年主題宣傳的一大特色。
慶祝建黨95周年之際,,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設專欄《民族脊梁》,,集中宣傳一批優(yōu)秀共產黨員,挖掘人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果,。
一年來,各新聞單位直面問題,,積極發(fā)聲,,有效回應關切,正確引導輿論——
2016年8月21日,,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
當中國女排最終以3比1頑強逆襲、時隔12年重登世界之巔時,,億萬觀眾仰望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熱淚盈眶,。
主流媒體以多種形式連續(xù)播發(fā)報道,熱情謳歌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一時間,“女排精神”持續(xù)刷屏,,壓倒了此前一度充斥網絡的“花邊新聞”“娛樂八卦”,。
黑龍江日報報業(yè)集團負責人袁曉光不無感慨:“輿論環(huán)境越是紛繁復雜,越需要主流媒體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從積極回應股市樓市、就醫(yī)就學,、收入稅收等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到及時澄清“上海姑娘逃離江西農村”等網上虛假信息,再到正確引導校園“毒跑道”,、哈爾濱“天價魚”,、徐玉玉電信詐騙案等輿論熱點……各新聞單位彰顯“定音鼓”“風向標”“壓艙石”作用,保持了輿論場內的風清氣正,。
“既善于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群眾為夢想而進行的偉大奮斗,,又敢于向錯誤思想和歪風邪氣舉旗亮劍,已經成為中國媒體人越來越清醒的思想認識和越來越主動的行動自覺,�,!敝袊嗣翊髮W新聞學院教授鄭保衛(wèi)說。
適應發(fā)展新趨勢,,構筑媒體新版圖——一年來各新聞單位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積極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
2017年一開年,,新華社微紀錄片欄目《國家相冊》推出“新年特別奉獻”節(jié)目《心中的牽掛》,,以習近平總書記感人至深的話語貫穿,用12分鐘時間,,恢弘而細膩地講述了黨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的血肉關系,。該片瀏覽量累計超過2億人次,被網友稱為開年的“暖心之作”,。
“為新聞媒體轉型創(chuàng)新,、深度融合發(fā)展樹立了標桿�,!毙氯A社接連推出融媒體產品,,受到業(yè)內高度關注。
惟創(chuàng)新者進,,惟創(chuàng)新者強,,惟創(chuàng)新者勝。
2014年,,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推動融合發(fā)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yōu)勢,。
一年來,,中央主要新聞單位按照中央要求,,以全新理念完善頂層設計,以技術進步拓寬報道途徑,,以內容創(chuàng)新贏得發(fā)展優(yōu)勢,,繪就了媒體深度融合的新版圖——
隨著全媒體新聞大廳的啟用,人民日報進一步完善“中央廚房”運行機制,,推動建立“一次采集,、多元加工、多樣生成,、分眾傳播,、系統支撐”的全媒體生產流程,加快報社融合發(fā)展從“物理捆綁”向“化學反應”質變,。
新華社強化內容創(chuàng)新,,推出的《四個全面》《紅色氣質》《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等一批“現象級”融媒體報道產品,網絡瀏覽量均數以億計,,美聯社等西方主流媒體紛紛轉載或引用,;率先啟用直播態(tài)產品“現場新聞”,引領了新聞業(yè)態(tài)重大變革,。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成立融媒體新聞指揮中心,,統籌全臺融媒體內容生產,初步形成全臺“7×24小時”聯合作戰(zhàn)的協調機制,,實現了傳播渠道的全能化和生產布局的合理化,;將無人機設備、客戶端視頻直播等引入日常報道,,融合應急報道模式日臻完善,。
中央電視臺創(chuàng)新思維和載體手段,涌現出大數據服務,、VR視頻,、網絡直播、虛擬坐席,、實時彈幕等多種融合互動形式,,進一步強化產品意識、用戶意識,、服務意識和互動意識,,打造“智慧融媒體”宣傳矩陣。
“媒體融合發(fā)展的趨勢特征更加明顯,,傳媒業(yè)不斷探索,,深入轉型,在內容、技術,、渠道,、管理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的廣度拓寬,、速度加快,、力度增強�,!碧凭w軍說,。
以融合發(fā)展為突破口,各新聞媒體著力適應受眾需求,、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把握時度效、提升影響力,,推進網上網下不同平臺優(yōu)勢疊加互補,,一個擁有較強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新聞媒體矩陣正在時代變革中“破繭而出”,。
講述更動聽的中國故事,發(fā)出更響亮的中國聲音——一年來各新聞單位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不斷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
�,。玻埃保赌隁q末,隨著啟動鍵按下,,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環(huán)球電視網)正式開播,,以6個電視頻道、3個海外分臺,、1個視頻通訊社和新媒體集群的龐大陣容,,致力于打造全新“外宣旗艦”媒體,搭建世界輿論的“中國平臺”,。
俄羅斯?jié)h語翻譯協會負責人基里爾·巴特金認為,,一個多彩、美麗的中國將更加清晰地展現在全世界面前,。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
中國日報把“國際范兒”和“中國味兒”相結合,,從時度效著力,,堅持大手筆運用視覺元素,通過對照片,、文字,、圖表,、漫畫、聯版創(chuàng)意等視覺元素綜合運用,,突出版面視覺沖擊力,努力增強傳播針對性有效性,。
“國際傳播能力是一種軟實力,。”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王君超說,,一年來,,中央和地方媒體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更加有效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
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
�,。玻埃保赌杲鹎铮乖拢澜缥枧_的燈光聚焦杭州,,這里也成了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窗口,。
“聯接中外、溝通世界”——G20杭州峰會期間,,中央各主要媒體積極探索國際傳播建設新思路新手段,,講好中國故事,發(fā)出中國聲音,,傳播中國形象,,讓主場國際活動報道成為對外傳播的陣地,始終主導并引領著輿論走向,。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輿論環(huán)境,,新華社主動設置議題,獨家專訪普京,,策劃推進南海仲裁案,、“安倍經濟學”破產、福島核泄漏“后遺癥”等報道,;經濟日報回擊“唱衰中國經濟”論調,,策劃推出“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平穩(wěn)開局看亮點”等專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搶抓專項報道主動權,,策劃推出“絲路名人中國行”“兩岸新發(fā)現”“中國人權紀實”等品牌采訪報道活動……
一年來,,中央主要媒體敢于發(fā)聲、善于發(fā)聲,,充分闡明我立場主張,,在國際輿論斗爭中實現話語突圍。
2017年新年伊始,,中國外交再啟新篇,。
在世界經濟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動的背景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瑞士,,從阿爾卑斯山小鎮(zhèn)達沃斯到千年古城洛桑再到“國際會議之都”日內瓦,世界媒體的目光一路追隨,。
在這場新聞競爭中,,中央主要媒體突出訪問重點、精心設置議題,,用一篇篇文字,、一幅幅照片、一個個鏡頭,,展現了中國的天下情懷和大國擔當,。海外媒體由衷感嘆:世界輿論主導權正向中國同行手中轉移。
在輿論環(huán)境,、媒體態(tài)勢,、傳播手段深刻變化的今天,中國的新聞人鏗鏘前行,,不斷構建新格局,、涵養(yǎng)新能力、搶占新陣地,,厚植發(fā)展優(yōu)勢,,彰顯生機活力,向全世界發(fā)出更響亮的中國聲音,。
為人民抒懷,,為時代放歌——一年來,廣大新聞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牢記職責使命,,增強業(yè)務能力,轉變作風文風,,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新聞作品
大年三十,河南省濮陽市社會福利院13歲殘疾女孩濮民蘭那純真的眼神,,讓河南商報記者李恒難以忘懷,。
每逢春節(jié),河南商報都會給記者留“作業(yè)”——寫一篇返鄉(xiāng)手記,。今年除夕,,李恒將手中的筆定格在與福利院里97個孩子一起吃年夜飯的幸福瞬間,。
“當記者這些年,看遍人情冷暖,,最感動我的,,永遠在群眾中。我要追隨他們,,一路向前,。”李恒說,。
在今年全國新聞戰(zhàn)線開展的“新春走基層”活動中,廣大新聞工作者堅持百姓情懷,、人民本色,,把實踐和基層當作最好的課堂,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的要求,。
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yōu)勢核心是人才優(yōu)勢,。如何培養(yǎng)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作風優(yōu)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
新華社記者孫鐵翔還清楚記得,,去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新華社考察時,,他向總書記匯報了自己在河北正定塔元莊村“走基層”的情況,。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基層干部要接地氣,,記者調研也要接地氣,�,!�
去年7月,頂著炎炎烈日,,孫鐵翔踏上重訪塔元莊村之路,,映入他眼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景象:一個曾負債累累的窮村,如今已發(fā)展成為富裕村,、文明村,。
在路上,心中才有時代,;在基層,,心中才有群眾;在現場,,心中才有感動,。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他們背起行囊,,沿著紅軍的足跡,,感受長征的雄渾與艱辛;抗洪關鍵階段,,他們深入一線,,頂風冒雨,挖掘搶險救災中涌現出的感人故事和先進典型,;春運期間,,他們把鏡頭對準億萬返鄉(xiāng)農民工,關注最真實的底層群眾……
從業(yè)30余年,,光明日報記者唐湘岳在同事們眼中始終是“一頭汗兩腿泥”“能講好故事”的記者,。去年底,他榮獲了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
“總書記要求我們,,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回想我采寫的很多普通人的故事之所以能獲認可,,無不來源于這份囑托,。”唐湘岳說,。
群眾在哪里,,基層就在哪里,新時代的故事就在哪里,。
新華社播發(fā)的《羊小平砸缸》《鐵騎千里返鄉(xiāng)記》等稿件,,滌蕩著人民情懷,,傳遞著百姓聲音;中央電視臺推出的《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為誰辛苦為誰忙》《厲害了 我的國》等新聞報道,,沾著泥土氣息,,走進群眾心坎;經濟日報社春運期間開設的“值班站長日記”,,鮮活生動,、溫暖人心……牢記總書記的教誨,廣大新聞工作者發(fā)出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佳作,。
記者,,記錄歷史者。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曾經見證了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見證了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見證了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
今天,身處新的偉大時代,,肩負新的崇高使命,,新聞輿論工作者要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手中如椽之筆忠實記錄歷史,、縱情謳歌時代,,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為圓夢中國凝聚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參與采寫:雙瑞)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