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第十批25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的遺骸將于11月23日歸國,并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從2014年至2022年,,已經(jīng)有913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及相關(guān)遺物回到祖國,。
9年時間,,我們一次又一次用最高禮儀,,迎接英雄回家,。
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抵達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以國之名接你回家
在韓國京畿道坡州市積城面沓谷里有一座墓地,,距離朝韓軍事分界線僅有6.3千米,,這里安放著數(shù)百具志愿軍烈士遺骸。墓碑上標注著這些烈士遺骸挖掘的時間,、地點,,但因年代久遠,志愿軍遺骸身份難以確定,,只能用中文和韓語標明“中國軍無名人”,。
如今,雖然很多遺骸已轉(zhuǎn)移到中國,,但墓碑仍保留在那里,,上面注明“已送還”。
時間回到10年前,。
2013年年底,,中韓雙方就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問題達成共識。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起掘,、干燥、鑒別,、遺骸遺物分類整理記錄及裝殮等工作,。
2014年3月28日,一架專機從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起飛,,這架專機的“乘客”,,就是首批在韓437位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飛機進入中國領(lǐng)空后,兩架殲-11B戰(zhàn)機為其護航,。
此后,,每年都有犧牲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回到祖國的懷抱,長眠在戰(zhàn)友們的身邊,。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88位英烈棺槨和遺物踏上歸國路途。當(dāng)天,,空軍運-20型大型運輸機和殲-20型隱形戰(zhàn)斗機“雙20”首次同框列陣接迎英烈,。當(dāng)天的遼東半島正受臺風(fēng)影響,風(fēng)雨交加,,安全,、平穩(wěn)迎回烈士,是所有人的期盼,。
2022年9月16日,,空軍運—20和殲—20“雙20”首次同框列陣接迎英烈,。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我在駕駛時,一種強烈的感覺是,,機艙里的88位英烈還活著,,他們也端端正正坐在我們最先進的國產(chǎn)運輸機里�,!蹦翘斓那樾�,,“鯤鵬”運—20機長龐榮奇仍歷歷在目。
當(dāng)“鯤鵬”運-20進入我國空域,,兩架“威龍”殲-20準時匯合,,一同冒雨飛向沈陽。
距離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越來越近,,雨點越來越密,,云也越來越多。最終,,憑借過硬的技術(shù),,“雙20”編隊在云縫中沖了出來,整齊威武地出現(xiàn)在桃仙機場上空……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專機運—20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感謝你們把英雄帶回家鄉(xiāng),,山河已無恙,,英雄回家鄉(xiāng)�,!�
“感謝塔臺指揮保障護航,,向人民志愿軍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編號20049的“鯤鵬”運-20專機與塔臺的對話瞬間讓人為之動容,。
那天,雨一直下,。很多沈陽人來到街頭,,冒雨迎接志愿軍英烈回家。人群中,,有軍人,、學(xué)生、老兵和烈士親屬,,雨水和淚水交織,,模糊了人們的雙眼。
過去的9年里,,每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從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30多公里的沿途,,都會有許多沈陽市民走上街頭,,目送車隊經(jīng)過城區(qū),表達對英雄的敬意,。
2022年9月16日,,沈陽市民自發(fā)走上街頭目送車隊,。視頻截圖
長眠英雄之城
2023年11月18日下午,雪后的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里,,松柏愈顯蒼翠,。陵園北側(cè)的下沉式烈士紀念廣場上,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的禮兵剛到沈陽便投入到訓(xùn)練中,。今年的安葬儀式禮兵任務(wù),,將首次由他們承擔(dān)。
2023年11月18日,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的禮兵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訓(xùn)練,。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這座廣場的周圍,,是一面環(huán)形的烈士英名墻,,上面鐫刻著17萬余位烈士的姓名。
70多年來,,這座陵園已然成為一座豐碑,。這里的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一把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
1951年初,為了紀念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原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沈陽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同年8月,陵園正式落成,�,?姑涝沂考o念碑左、右,、后側(cè),,松柏之下,長眠著123位志愿軍烈士,。這些志愿軍烈士的遺骸大多數(shù)是在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從朝鮮戰(zhàn)場上運送到沈陽的,。當(dāng)鴨綠江南三千里江山的硝煙還未消散時,沈陽人民就開始以最莊嚴隆重的方式迎接烈士回家,。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烈士紀念廣場,,環(huán)繞廣場的是烈士英名墻,。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據(jù)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管理中心)社會教育部王春婕介紹,1953年2月24日,,黃繼光,、孫占元、邱少云三位烈士的遺體運抵沈陽,,當(dāng)?shù)嘏e辦了歷時兩天半的公祭大會,,參加公祭的市民有27000余人。同年3月6日,,數(shù)十萬市民冒著寒風(fēng)肅立在大街兩旁,,迎候目送烈士英靈,送葬隊伍步行了1個多小時到達烈士陵園,,三位烈士的靈柩同時安葬在這里……
123座烈士墓,、130米長的烈士英名墻、913具烈士遺骸——這里不僅寄托著烈士家屬的哀思,更是將緬懷英烈,、敬仰英魂的紅色基因融入了血脈之中,。
市民來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奠,。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響后,,作為后勤保障的重要樞紐,沈陽舉全市之力支援前線,。
據(jù)統(tǒng)計,,當(dāng)年有近4萬滿載人員和物資的車皮在沈陽編組、中轉(zhuǎn)開赴朝鮮,;7400多名熱血青年參軍,,3000多名技術(shù)人員頂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修復(fù)橋梁、運送物資,;全市有數(shù)萬人參加輸血隊……
如今,,沈陽每年都會在烈士遺骸歸國前夜點亮全城燈火,為英雄指引家的方向,。
每次迎接“最可愛的人”回家,,沈陽各主要街路都會掛上鮮艷的國旗,室外大屏,、樓體亮化設(shè)施,、公交車站都在滾動播放紅色的標語“英雄回家”“忠魂不泯,緬懷英烈”,。
2022年烈士遺骸回國前夕,,沈陽主要街路大屏滾動播放“英雄回家”標語,。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無人機照片),。
戰(zhàn)友和親人的思念
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前夕,90歲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老戰(zhàn)士李維波再次拿出那套珍藏已久的老式軍裝,,小心翼翼地掛上軍功章,,整平后放進衣柜。
李維波老人整理軍裝,。人民網(wǎng)記者 周頌雪攝
2014年3月28日,第一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那天,,天剛微亮,李維波就穿好軍裝,獨自一人來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靜靜等待,。
“雖然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但我知道,,你們都是我的戰(zhàn)友,、親人,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你們,!”李維波嗓音嘶啞,,喃喃說道。
從那時起,,每年迎接的隊伍中總有一位身著老式軍裝的老人,。每當(dāng)車隊經(jīng)過時,他都會挺直腰桿,,目視前方,,抬起右臂敬一個標準的軍禮。那一刻,,他仿佛又看見一個個年輕的身影:他們戴著紅花,,穿著軍裝……
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耄耋之年的李維波總是身穿整潔軍裝,,胸前戴滿軍功章,,不辭辛苦地趕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為前來參觀的人們進行免費講解。
“到這兒來講解,,既是想告訴大家志愿軍戰(zhàn)友的英勇事跡,,也是想陪一陪那些還沒有找到家人的無名烈士,告訴他們,,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也是我們的親人,我們會永遠想念他們,�,!崩罹S波說。
戰(zhàn)友沒有忘記他們,,親人也在苦苦找尋他們,。從2019年開始,退役軍人事務(wù)部委托科研機構(gòu)建立了志愿軍烈士遺骸DNA數(shù)據(jù)庫,,幫助做好歸國安葬志愿軍烈士遺骸身份鑒定,,并結(jié)合戰(zhàn)史資料和印章等遺物尋找線索,為烈士“尋親”,。
截至目前,,已有吳雄奎、展志忠、陳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緒碧,、許玉忠,、周少武、林水實,、梁佰有等10位烈士與親人“相認”,。
一座陵園,幾十年的時間里匯聚了無數(shù)來自五湖四海的思念和致敬——
在DNA比對“尋親”成功后,,志愿軍烈士展志忠的后人把一包取自家鄉(xiāng)的黃土放進烈士棺�,。�
看到父親金用善烈士的名字補刻在英名墻上后,,白發(fā)蒼蒼的金伍星,、金云星兄弟倆長跪不起,泣不成聲,。
金伍星,、金云星兄弟倆跪在補刻父親名字后的烈士英名墻下,。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鄭希和烈士墓前,鄭莉和她的兩個姐姐穿越了大半個中國,,從貴陽到沈陽,,只為給父親掃墓,墓前肅立3位古稀的老人,,就像乖巧的孩子,,在與年輕的父親進行一次無聲的長談……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自建成以來,烈士墓碑前,,鮮花四季不斷,。不僅有烈士家屬前來祭掃,沈陽市的各界群眾每年都會到這里祭掃先烈,。幾乎每個沈陽人的童年記憶中,,都有過來這里祭掃烈士墓的經(jīng)歷,。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無限的敬意,,無盡的追思,,銘記是最好的懷念。“祖國和人民未曾忘記”“今天的中國,,如你們所愿”“去時少年身,,歸來忠烈魂”“歸來吧!看一看萬家燈火多明亮”……這幾天,,網(wǎng)友們紛紛給英烈們寫下緬懷話語,,讀來讓人感懷。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歷史的天空中,英雄的名字最閃亮,,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和驕傲,。
初冬的沈陽又迎來陣雪。
風(fēng)雪中,,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上,,志愿軍戰(zhàn)士的雕像顯得格外剛毅。
延伸閱讀
![]() |
![]()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zé)聲明: | |||||||
|
第十批25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的遺骸將于11月23日歸國,并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從2014年至2022年,,已經(jīng)有913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及相關(guān)遺物回到祖國。
9年時間,,我們一次又一次用最高禮儀,,迎接英雄回家。
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抵達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以國之名接你回家
在韓國京畿道坡州市積城面沓谷里有一座墓地,,距離朝韓軍事分界線僅有6.3千米,這里安放著數(shù)百具志愿軍烈士遺骸,。墓碑上標注著這些烈士遺骸挖掘的時間,、地點,但因年代久遠,,志愿軍遺骸身份難以確定,,只能用中文和韓語標明“中國軍無名人”。
如今,,雖然很多遺骸已轉(zhuǎn)移到中國,,但墓碑仍保留在那里,上面注明“已送還”,。
時間回到10年前,。
2013年年底,中韓雙方就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問題達成共識,。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起掘、干燥,、鑒別,、遺骸遺物分類整理記錄及裝殮等工作。
2014年3月28日,,一架專機從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起飛,,這架專機的“乘客”,就是首批在韓437位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飛機進入中國領(lǐng)空后,,兩架殲-11B戰(zhàn)機為其護航。
此后,,每年都有犧牲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回到祖國的懷抱,,長眠在戰(zhàn)友們的身邊。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88位英烈棺槨和遺物踏上歸國路途,。當(dāng)天,,空軍運-20型大型運輸機和殲-20型隱形戰(zhàn)斗機“雙20”首次同框列陣接迎英烈。當(dāng)天的遼東半島正受臺風(fēng)影響,,風(fēng)雨交加,,安全、平穩(wěn)迎回烈士,,是所有人的期盼,。
2022年9月16日,,空軍運—20和殲—20“雙20”首次同框列陣接迎英烈。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我在駕駛時,,一種強烈的感覺是,,機艙里的88位英烈還活著,他們也端端正正坐在我們最先進的國產(chǎn)運輸機里,�,!蹦翘斓那樾危蚌H鵬”運—20機長龐榮奇仍歷歷在目,。
當(dāng)“鯤鵬”運-20進入我國空域,,兩架“威龍”殲-20準時匯合,一同冒雨飛向沈陽,。
距離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越來越近,,雨點越來越密,云也越來越多,。最終,,憑借過硬的技術(shù),“雙20”編隊在云縫中沖了出來,,整齊威武地出現(xiàn)在桃仙機場上空……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專機運—20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感謝你們把英雄帶回家鄉(xiāng),山河已無恙,,英雄回家鄉(xiāng),。”
“感謝塔臺指揮保障護航,,向人民志愿軍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編號20049的“鯤鵬”運-20專機與塔臺的對話瞬間讓人為之動容,。
那天,,雨一直下,。很多沈陽人來到街頭,冒雨迎接志愿軍英烈回家,。人群中,,有軍人、學(xué)生,、老兵和烈士親屬,,雨水和淚水交織,,模糊了人們的雙眼,。
過去的9年里,每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從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30多公里的沿途,,都會有許多沈陽市民走上街頭,目送車隊經(jīng)過城區(qū),,表達對英雄的敬意,。
2022年9月16日,,沈陽市民自發(fā)走上街頭目送車隊。視頻截圖
長眠英雄之城
2023年11月18日下午,,雪后的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里,,松柏愈顯蒼翠。陵園北側(cè)的下沉式烈士紀念廣場上,,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的禮兵剛到沈陽便投入到訓(xùn)練中,。今年的安葬儀式禮兵任務(wù),將首次由他們承擔(dān),。
2023年11月18日,,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的禮兵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訓(xùn)練,。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這座廣場的周圍,是一面環(huán)形的烈士英名墻,,上面鐫刻著17萬余位烈士的姓名,。
70多年來,這座陵園已然成為一座豐碑,。這里的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一把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
1951年初,,為了紀念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原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沈陽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同年8月,,陵園正式落成,。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左,、右,、后側(cè),松柏之下,,長眠著123位志愿軍烈士,。這些志愿軍烈士的遺骸大多數(shù)是在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從朝鮮戰(zhàn)場上運送到沈陽的。當(dāng)鴨綠江南三千里江山的硝煙還未消散時,,沈陽人民就開始以最莊嚴隆重的方式迎接烈士回家,。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烈士紀念廣場,,環(huán)繞廣場的是烈士英名墻。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據(jù)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管理中心)社會教育部王春婕介紹,,1953年2月24日,,黃繼光、孫占元,、邱少云三位烈士的遺體運抵沈陽,,當(dāng)?shù)嘏e辦了歷時兩天半的公祭大會,參加公祭的市民有27000余人,。同年3月6日,,數(shù)十萬市民冒著寒風(fēng)肅立在大街兩旁,迎候目送烈士英靈,,送葬隊伍步行了1個多小時到達烈士陵園,,三位烈士的靈柩同時安葬在這里……
123座烈士墓、130米長的烈士英名墻,、913具烈士遺骸——這里不僅寄托著烈士家屬的哀思,,更是將緬懷英烈、敬仰英魂的紅色基因融入了血脈之中,。
市民來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奠。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響后,,作為后勤保障的重要樞紐,,沈陽舉全市之力支援前線。
據(jù)統(tǒng)計,當(dāng)年有近4萬滿載人員和物資的車皮在沈陽編組,、中轉(zhuǎn)開赴朝鮮,;7400多名熱血青年參軍,3000多名技術(shù)人員頂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修復(fù)橋梁,、運送物資,;全市有數(shù)萬人參加輸血隊……
如今,沈陽每年都會在烈士遺骸歸國前夜點亮全城燈火,,為英雄指引家的方向,。
每次迎接“最可愛的人”回家,沈陽各主要街路都會掛上鮮艷的國旗,,室外大屏,、樓體亮化設(shè)施、公交車站都在滾動播放紅色的標語“英雄回家”“忠魂不泯,,緬懷英烈”,。
2022年烈士遺骸回國前夕,,沈陽主要街路大屏滾動播放“英雄回家”標語,。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無人機照片)。
戰(zhàn)友和親人的思念
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前夕,,90歲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老戰(zhàn)士李維波再次拿出那套珍藏已久的老式軍裝,,小心翼翼地掛上軍功章,整平后放進衣柜,。
李維波老人整理軍裝。人民網(wǎng)記者 周頌雪攝
2014年3月28日,,第一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那天,天剛微亮,,李維波就穿好軍裝,,獨自一人來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靜靜等待,。
“雖然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但我知道,你們都是我的戰(zhàn)友,、親人,,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你們!”李維波嗓音嘶啞,喃喃說道,。
從那時起,,每年迎接的隊伍中總有一位身著老式軍裝的老人。每當(dāng)車隊經(jīng)過時,,他都會挺直腰桿,,目視前方,抬起右臂敬一個標準的軍禮,。那一刻,,他仿佛又看見一個個年輕的身影:他們戴著紅花,穿著軍裝……
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耄耋之年的李維波總是身穿整潔軍裝,,胸前戴滿軍功章,不辭辛苦地趕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為前來參觀的人們進行免費講解,。
“到這兒來講解,,既是想告訴大家志愿軍戰(zhàn)友的英勇事跡,也是想陪一陪那些還沒有找到家人的無名烈士,,告訴他們,,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也是我們的親人,,我們會永遠想念他們,。”李維波說,。
戰(zhàn)友沒有忘記他們,,親人也在苦苦找尋他們。從2019年開始,,退役軍人事務(wù)部委托科研機構(gòu)建立了志愿軍烈士遺骸DNA數(shù)據(jù)庫,,幫助做好歸國安葬志愿軍烈士遺骸身份鑒定,并結(jié)合戰(zhàn)史資料和印章等遺物尋找線索,,為烈士“尋親”,。
截至目前,已有吳雄奎,、展志忠,、陳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緒碧、許玉忠,、周少武,、林水實,、梁佰有等10位烈士與親人“相認”。
一座陵園,,幾十年的時間里匯聚了無數(shù)來自五湖四海的思念和致敬——
在DNA比對“尋親”成功后,,志愿軍烈士展志忠的后人把一包取自家鄉(xiāng)的黃土放進烈士棺槨,;
看到父親金用善烈士的名字補刻在英名墻上后,,白發(fā)蒼蒼的金伍星、金云星兄弟倆長跪不起,,泣不成聲,。
金伍星,、金云星兄弟倆跪在補刻父親名字后的烈士英名墻下。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鄭希和烈士墓前,,鄭莉和她的兩個姐姐穿越了大半個中國,,從貴陽到沈陽,只為給父親掃墓,,墓前肅立3位古稀的老人,,就像乖巧的孩子,在與年輕的父親進行一次無聲的長談……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自建成以來,,烈士墓碑前,,鮮花四季不斷,。不僅有烈士家屬前來祭掃,,沈陽市的各界群眾每年都會到這里祭掃先烈。幾乎每個沈陽人的童年記憶中,,都有過來這里祭掃烈士墓的經(jīng)歷,。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人民網(wǎng)記者 邱宇哲攝
無限的敬意,,無盡的追思,銘記是最好的懷念,�,!白鎳腿嗣裎丛洝薄敖裉斓闹袊缒銈兯浮薄叭r少年身,,歸來忠烈魂”“歸來吧,!看一看萬家燈火多明亮”……這幾天,網(wǎng)友們紛紛給英烈們寫下緬懷話語,,讀來讓人感懷,。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歷史的天空中,,英雄的名字最閃亮,,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和驕傲。
初冬的沈陽又迎來陣雪,。
風(fēng)雪中,,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上,志愿軍戰(zhàn)士的雕像顯得格外剛毅,。
延伸閱讀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zé)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