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議�,!�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
著眼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增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凝聚國際社會合作共識……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一年來,,中國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開創(chuàng)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應對全球共同挑戰(zhàn)貢獻中國智慧,、激發(fā)精神力量。
豐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
“我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就是要推動國際社會解決物質和精神失衡問題,,共同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碑�?shù)貢r間2023年11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舊金山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lián)合舉行的歡迎宴會并發(fā)表演講時,指明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的要旨所在,。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乘坐在同一條大船上。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各國理應超越歷史,、文化以及地緣和制度的差異,,共同呵護好、建設好這個人類唯一可以居住的星球,。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給出中國方案,。
為破解發(fā)展難題,習近平主席2021年9月在聯(lián)合國大會首提全球發(fā)展倡議,;為應對持續(xù)復雜變化的國際安全局勢,,習近平主席2022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議;著眼人類文明進步,,習近平主席2023年3月提出全球文明倡議……自此,,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彼此呼應,、相輔相成,從發(fā)展,、安全,、文明三個維度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堅實支撐。
——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
——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
——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
習近平主席用四個“共同倡導”對全球文明倡議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指明路徑,。
這是2023年10月30日在湖南長沙拍攝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經濟發(fā)展與安全論壇第二屆大會開幕式現(xiàn)場,。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
歷史上,,中華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譜寫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創(chuàng)造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
當人類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土壤的全球文明倡議應時而生,。
全球文明倡議既充分尊重文明多樣性的客觀現(xiàn)實,,又努力尋求各種文明間的最大公約數(shù);既重視文明傳承,又鑒往知來,,合力探索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
這是2023年10月17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附近拍攝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景觀布置,。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埃及前總理沙拉夫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三大全球倡議,,為世界提供了重要公共產品,。當這些倡議被追求和平與發(fā)展的人們所接受時,一條通向共同繁榮的道路就出現(xiàn)了,。
這是2023年12月8日在浙江省義烏市拍攝的第三屆中國(義烏)“一帶一路”城市國際論壇現(xiàn)場。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為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注入中國力量
“千百年來,,中國同中亞人民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創(chuàng)造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書寫了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華章,。”
2023年5月18日晚,,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在陜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園為出席中國-中亞峰會的中亞國家元首夫婦舉行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深厚的歷史淵源、悠久的文明傳承,、共同的偉大夢想,,將中國同中亞五國團結在一起。
這是2023年5月18日在陜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園拍攝的中國—中亞峰會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中亞國家高度評價并愿積極踐行中方提出的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中國-中亞峰會發(fā)表的《西安宣言》,折射出中國理念的廣泛影響力,。
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一年來,,中方積極致力于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2024年3月7日,,中歐班列(越南·河內——中國·西安——匈牙利·布達佩斯)跨境公鐵聯(lián)運班列準備發(fā)車。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促進心與心相通,,啟人文交流新篇——
中國廣州,,古琴演奏《流水》余韻悠長,習近平主席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舉行非正式會晤,,共話“高山流水覓知音”的相處之道,;
美國舊金山,,面向美國友好團體,習近平主席宣布未來5年愿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
越南河內,,習近平總書記同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共同會見中越兩國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強調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未來在青年……
從雙邊到多邊,,從區(qū)域到全球,習近平主席身體力行,,致力促進世界各國的相互理解與信任,,夯實各方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礎。
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lián)盟大會……一年來,中方不遺余力為不同文明平等對話搭建平臺,,奏響“軟聯(lián)通”“心聯(lián)通”的交響樂,,契合著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激揚起消弭誤解隔閡、增進民心相通的合力,。
這是2023年7月28日拍攝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焰火,。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尊重文明多樣性,彰顯開放包容胸懷——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面對個別勢力炮制“文明沖突論”“文明優(yōu)越論”等論調,,中國強調尊重文明多樣性,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ōu)越。
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習近平主席指出,,“多樣文明和諧發(fā)展是地區(qū)國家人民的美好愿景”;
主持中國-中亞峰會,,習近平主席指出,,“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深化文明互鑒”,;
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習近平主席強調,“金磚國家要弘揚海納百川的精神,,倡導不同文明和平共處,、和合共生”……
俄羅斯知名東方學家扎哈羅夫表示,中國提倡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不尋求將其思想變成所有人的教條,。
“中方歡迎各國積極參與倡議合作,,促進不同文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打破交流壁壘,,賡續(xù)人類文明的薪火�,!绷暯街飨�2023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的致辭,,彰顯中國的大國胸懷。
推動文化傳承發(fā)展,,點亮文明交融之光——
“中國國家版本館是無價之寶,。”2023年金秋,,漫步于燕山腳下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發(fā)出贊嘆,,感慨中國對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
這是2023年5月拍攝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文瀚廳。新華社發(fā)
文明,,延續(xù)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
今天的中國,正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奮斗和實踐中展現(xiàn)新氣象新作為。這一年,,中國同各國攜手,,積極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紅海之濱,中沙聯(lián)合考古隊“喚醒”沉睡千年的歷史遺跡,,為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究提供了考古實物資料,;埃及盧克索孟圖神廟,中埃聯(lián)合考古隊讓神廟實地景象和出土文物重現(xiàn)于世人面前……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绷暯娇倳浽谖幕瘋鞒邪l(fā)展座談會上發(fā)出時代強音。
攜手共赴實現(xiàn)世界現(xiàn)代化的美好明天
“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各國現(xiàn)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并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绷暯街飨羁讨赋觥�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2023年12月3日,一場以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良渚遺址命名的論壇在杭州舉辦,,令世界矚目,。習近平主席向首屆“良渚論壇”致賀信,。賀信中,“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成就”的真誠希冀,令現(xiàn)場中外嘉賓心潮澎湃。
2023年12月3日,外國藝術家應邀在浙江省杭州市出席首屆“良渚論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觀察人士注意到,,2023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2日,、3日,、4日連續(xù)三天內,分別向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首屆“良渚論壇”,、“2023從都國際論壇”致賀信。
“讀懂中國,,關鍵要讀懂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中國期待同各國攜手努力,實現(xiàn)和平發(fā)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xiàn)代化”;“相互尊重,、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正確道路”;“堅持互學互鑒,、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一封封賀信,傳遞出中國同世界攜手并進,、共同發(fā)展的誠摯意愿,。
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一批重大產業(yè)創(chuàng)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chuàng)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新征程上,,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圖景,,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也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實現(xiàn)各自現(xiàn)代化注入強大信心,、提供有力借鑒,。
“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xiàn)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绷暯街飨f。
從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推動三大全球倡議落實見效,,從加強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到開展治國理政經驗交流,,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中國式現(xiàn)代化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攜手同行現(xiàn)代化之路,必將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事業(y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現(xiàn)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2024年1月,,在一場關于全球文明倡議的專題研討會上,尼日利亞阿布賈大學副校長納阿拉由衷感慨,,全球文明倡議證明了合作的力量和各國在推進人類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共同責任,,這必將為推動人類現(xiàn)代化進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動力,。
拉脫維亞前總統(tǒng)弗賴貝加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倡議主張順應大勢,旨在推進合作伙伴的共贏合作,,使得人們在多邊主義的機制下實現(xiàn)和平,、相互尊重、共同繁榮,;巴基斯坦參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巴中學會主席穆沙希德表示,相信在中國的持續(xù)推動下,,各國攜起手來,,一定能夠建設一個更加美好、和平,、繁榮的世界,;西班牙前首相薩帕特羅認為,如果尊重所有的文明,,就能共同建設以理解與和平為標志的人類文明,。
“我們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開創(chuàng)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边@是一個擁有璀璨文明的大國的歷史擔當,更是中國矢志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莊嚴承諾,。
文字記者:孫奕、溫馨,、成欣,、馬卓言、袁帥
視頻記者:張百慧,、喬本孝,、孫鑫晶、馬麗娟,、陳剛,、謝鍔、杜白羽,、田明,、周思雨、陸睿,、郭圻,、李曉鵬、李驥志,、馬志異
海報設計:錢程
編輯:王敏,、郭寶江、苗夏陽,、聶焱,、趙婷婷、侯幫興,、胡碧霞
統(tǒng)籌:郜新鑫,、曹江濤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議,�,!�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
著眼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增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凝聚國際社會合作共識……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一年來,中國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開創(chuàng)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應對全球共同挑戰(zhàn)貢獻中國智慧、激發(fā)精神力量,。
豐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
“我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就是要推動國際社會解決物質和精神失衡問題,共同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碑�?shù)貢r間2023年11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舊金山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lián)合舉行的歡迎宴會并發(fā)表演講時,,指明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的要旨所在,。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乘坐在同一條大船上,。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各國理應超越歷史、文化以及地緣和制度的差異,,共同呵護好,、建設好這個人類唯一可以居住的星球。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給出中國方案,。
為破解發(fā)展難題,,習近平主席2021年9月在聯(lián)合國大會首提全球發(fā)展倡議;為應對持續(xù)復雜變化的國際安全局勢,習近平主席2022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議,;著眼人類文明進步,,習近平主席2023年3月提出全球文明倡議……自此,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彼此呼應,、相輔相成,,從發(fā)展、安全,、文明三個維度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堅實支撐,。
——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
——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
——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
習近平主席用四個“共同倡導”對全球文明倡議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指明路徑。
這是2023年10月30日在湖南長沙拍攝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經濟發(fā)展與安全論壇第二屆大會開幕式現(xiàn)場,。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
歷史上,,中華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譜寫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創(chuàng)造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
當人類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土壤的全球文明倡議應時而生。
全球文明倡議既充分尊重文明多樣性的客觀現(xiàn)實,,又努力尋求各種文明間的最大公約數(shù),;既重視文明傳承,又鑒往知來,,合力探索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
這是2023年10月17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附近拍攝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景觀布置,。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埃及前總理沙拉夫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三大全球倡議,,為世界提供了重要公共產品,。當這些倡議被追求和平與發(fā)展的人們所接受時,一條通向共同繁榮的道路就出現(xiàn)了。
這是2023年12月8日在浙江省義烏市拍攝的第三屆中國(義烏)“一帶一路”城市國際論壇現(xiàn)場,。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為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注入中國力量
“千百年來,,中國同中亞人民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創(chuàng)造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書寫了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華章�,!�
2023年5月18日晚,,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在陜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園為出席中國-中亞峰會的中亞國家元首夫婦舉行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深厚的歷史淵源,、悠久的文明傳承,、共同的偉大夢想,將中國同中亞五國團結在一起,。
這是2023年5月18日在陜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園拍攝的中國—中亞峰會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中亞國家高度評價并愿積極踐行中方提出的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中國-中亞峰會發(fā)表的《西安宣言》,,折射出中國理念的廣泛影響力,。
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一年來,中方積極致力于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2024年3月7日,中歐班列(越南·河內——中國·西安——匈牙利·布達佩斯)跨境公鐵聯(lián)運班列準備發(fā)車,。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促進心與心相通,,啟人文交流新篇——
中國廣州,古琴演奏《流水》余韻悠長,,習近平主席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舉行非正式會晤,,共話“高山流水覓知音”的相處之道;
美國舊金山,,面向美國友好團體,,習近平主席宣布未來5年愿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
越南河內,,習近平總書記同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共同會見中越兩國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強調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未來在青年……
從雙邊到多邊,,從區(qū)域到全球,,習近平主席身體力行,,致力促進世界各國的相互理解與信任,夯實各方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礎,。
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lián)盟大會……一年來,,中方不遺余力為不同文明平等對話搭建平臺,,奏響“軟聯(lián)通”“心聯(lián)通”的交響樂,契合著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激揚起消弭誤解隔閡,、增進民心相通的合力。
這是2023年7月28日拍攝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焰火,。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尊重文明多樣性,,彰顯開放包容胸懷——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面對個別勢力炮制“文明沖突論”“文明優(yōu)越論”等論調,,中國強調尊重文明多樣性,,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ōu)越。
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習近平主席指出,,“多樣文明和諧發(fā)展是地區(qū)國家人民的美好愿景”;
主持中國-中亞峰會,,習近平主席指出,,“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深化文明互鑒”;
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習近平主席強調,,“金磚國家要弘揚海納百川的精神,倡導不同文明和平共處,、和合共生”……
俄羅斯知名東方學家扎哈羅夫表示,,中國提倡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不尋求將其思想變成所有人的教條,。
“中方歡迎各國積極參與倡議合作,促進不同文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打破交流壁壘,賡續(xù)人類文明的薪火,�,!绷暯街飨�2023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的致辭,彰顯中國的大國胸懷,。
推動文化傳承發(fā)展,,點亮文明交融之光——
“中國國家版本館是無價之寶�,!�2023年金秋,,漫步于燕山腳下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發(fā)出贊嘆,,感慨中國對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
這是2023年5月拍攝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文瀚廳,。新華社發(fā)
文明,,延續(xù)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
今天的中國,,正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奮斗和實踐中展現(xiàn)新氣象新作為,。這一年,中國同各國攜手,,積極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紅海之濱,,中沙聯(lián)合考古隊“喚醒”沉睡千年的歷史遺跡,,為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究提供了考古實物資料;埃及盧克索孟圖神廟,,中埃聯(lián)合考古隊讓神廟實地景象和出土文物重現(xiàn)于世人面前……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發(fā)出時代強音,。
攜手共赴實現(xiàn)世界現(xiàn)代化的美好明天
“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各國現(xiàn)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并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绷暯街飨羁讨赋�,。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2023年12月3日,,一場以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良渚遺址命名的論壇在杭州舉辦,令世界矚目,。習近平主席向首屆“良渚論壇”致賀信,。賀信中,“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成就”的真誠希冀,,令現(xiàn)場中外嘉賓心潮澎湃。
2023年12月3日,,外國藝術家應邀在浙江省杭州市出席首屆“良渚論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觀察人士注意到,2023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2日,、3日、4日連續(xù)三天內,,分別向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首屆“良渚論壇”,、“2023從都國際論壇”致賀信。
“讀懂中國,,關鍵要讀懂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中國期待同各國攜手努力,實現(xiàn)和平發(fā)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xiàn)代化”;“相互尊重,、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正確道路”;“堅持互學互鑒,、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一封封賀信,,傳遞出中國同世界攜手并進、共同發(fā)展的誠摯意愿,。
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一批重大產業(yè)創(chuàng)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chuàng)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新征程上,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圖景,,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也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實現(xiàn)各自現(xiàn)代化注入強大信心、提供有力借鑒,。
“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xiàn)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绷暯街飨f。
從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推動三大全球倡議落實見效,,從加強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到開展治國理政經驗交流,,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中國式現(xiàn)代化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攜手同行現(xiàn)代化之路,必將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事業(y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現(xiàn)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2024年1月,,在一場關于全球文明倡議的專題研討會上,,尼日利亞阿布賈大學副校長納阿拉由衷感慨,全球文明倡議證明了合作的力量和各國在推進人類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共同責任,,這必將為推動人類現(xiàn)代化進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動力。
拉脫維亞前總統(tǒng)弗賴貝加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倡議主張順應大勢,,旨在推進合作伙伴的共贏合作,使得人們在多邊主義的機制下實現(xiàn)和平,、相互尊重,、共同繁榮;巴基斯坦參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巴中學會主席穆沙希德表示,,相信在中國的持續(xù)推動下,各國攜起手來,,一定能夠建設一個更加美好,、和平、繁榮的世界,;西班牙前首相薩帕特羅認為,,如果尊重所有的文明,就能共同建設以理解與和平為標志的人類文明,。
“我們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開創(chuàng)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這是一個擁有璀璨文明的大國的歷史擔當,,更是中國矢志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莊嚴承諾。
文字記者:孫奕,、溫馨,、成欣、馬卓言,、袁帥
視頻記者:張百慧,、喬本孝,、孫鑫晶、馬麗娟,、陳剛,、謝鍔、杜白羽,、田明,、周思雨、陸睿,、郭圻,、李曉鵬、李驥志,、馬志異
海報設計:錢程
編輯:王敏,、郭寶江、苗夏陽,、聶焱,、趙婷婷、侯幫興,、胡碧霞
統(tǒng)籌:郜新鑫,、曹江濤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