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個人簡介
陳寶霞是一名“70后”,,是博愛縣稅務局一名干部,,2019年被博愛縣委評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個人,被焦作市總工會授予“優(yōu)秀工會積極分子”稱號,,同年6月榮登“中國好人榜”,;2021年被焦作市委授予“優(yōu)秀宣講師”稱號;2022年,,其家庭被授予焦作市“文明家庭”稱號,;2023年被河南省授予“優(yōu)秀志愿者”稱號。先后8次被焦作市稅務局嘉獎,,榮立3次個人三等功,。
陳寶霞。程 全 攝
奮斗故事
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陳寶霞團隊到博愛縣春暉養(yǎng)老服務中心給老人理發(fā),,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奉獻愛心,,弘揚志愿精神,。這只是陳寶霞開展志愿服務的一個縮影。說起志愿服務,,得從2009年說起,。2009年初春,陳寶霞隨單位到博愛縣寨豁鄉(xiāng)司窯村開展工作時,,無意中了解到這樣一個貧困家庭:男孩司龍龍在出生前的一個月父親遭遇車禍去世,,母親因無法承受打擊精神失常,離家出走,,下落不明,。司龍龍的爺爺早年去世,僅剩下身有殘疾的奶奶和他跟隨出嫁的姑姑生活,。天有不測風云,,他的姑父也因車禍身亡。陳寶霞在了解到這個揪心的故事后,,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這一家人,直到把孩子撫養(yǎng)成人,。從那時開始,,她就很少逛街,、很少購物,開始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救助貧困家庭的孩子身上,。2010年春節(jié)前,,陳寶霞帶著現金、學習用品,、新買的羽絨服和年貨等生活用品來到司龍龍家里,。司龍龍奶奶說:“要不是你的幫扶,這學絕對不讓他再上啦”,。一旁調皮的龍龍已經換上了合體的新衣服,。這樣的場景一直持續(xù)了10年。陳寶霞還號召志愿者一起組建成立了愛心團隊“博愛縣育本國學會”,,并在當地民政部門注冊,,踐行著孝老愛親,助人為樂,,扶危濟困,、志愿服務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拔覀兪且蝗喝�,,一輩子,一件事,�,!痹谒某h下,她和團隊利用業(yè)余時間積極參與“道德講堂”“弟子規(guī)學堂”“婚姻和解中心”和“愛心助學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廣泛研究和傳播國學傳統(tǒng)文化,。自愛心團隊成立以來,通過民政部門注冊志愿者200余人,。多年來,,在她的組織下共開設了“道德講堂”288期,在全縣的21個鄉(xiāng)村,、街道組織“弟子規(guī)”巡講21場,參學人數達1.6萬余人次,�,!盎橐龊徒庵行摹狈e極開展家庭矛盾化解活動,使30余個瀕臨離婚的家庭重圓幸福生活,�,!皭坌闹鷮W會”利用每年暑假,深入寨豁山區(qū)走訪10多個困難家庭,,為困難孤兒,、困難大學生發(fā)放助學款1.2萬余元,,捐助物品價值5000余元;在對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扶持活躍中,,共捐助校服300多套,,送去夏涼被、大米,、油,、蔬菜等物資價值1.5萬余元。
開展送文化下鄉(xiāng),。為確保宣傳效果,,她積極主動與有關部門配合,按照博愛縣委宣傳部的安排,,組織開展了“博愛大講堂”,,將公益講堂開在了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深入到數十家企業(yè)、學校,、幼兒園等,,取得良好效果;與該縣婦幼保健院結合,,讓傳統(tǒng)文化從準媽媽學起,,開設了孕婦之家公益課堂。宣講過程中,,她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使群眾中在寓教于樂中一學就懂、一懂就做,、一做就有成效,,打通了政策宣講的“最后一公里”。被焦作市委宣傳部授予“優(yōu)秀基層宣講員”稱號,。
未來展望
陳寶霞說,,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續(xù)發(fā)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繼續(xù)以雷鋒精神為引領,帶領更多志愿者繼續(xù)深化落實“以文化人,,以德鑄魂”的團隊宗旨,。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讓稅務藍+志愿紅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
“做公益幸福自己,,也是引領社會風氣和公民道德進一步提升的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陳寶霞說,。
(記者 趙改玲)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個人簡介
陳寶霞是一名“70后”,,是博愛縣稅務局一名干部,2019年被博愛縣委評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個人,,被焦作市總工會授予“優(yōu)秀工會積極分子”稱號,,同年6月榮登“中國好人榜”;2021年被焦作市委授予“優(yōu)秀宣講師”稱號,;2022年,,其家庭被授予焦作市“文明家庭”稱號;2023年被河南省授予“優(yōu)秀志愿者”稱號,。先后8次被焦作市稅務局嘉獎,,榮立3次個人三等功。
陳寶霞,。程 全 攝
奮斗故事
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陳寶霞團隊到博愛縣春暉養(yǎng)老服務中心給老人理發(fā),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奉獻愛心,,弘揚志愿精神。這只是陳寶霞開展志愿服務的一個縮影,。說起志愿服務,,得從2009年說起。2009年初春,,陳寶霞隨單位到博愛縣寨豁鄉(xiāng)司窯村開展工作時,,無意中了解到這樣一個貧困家庭:男孩司龍龍在出生前的一個月父親遭遇車禍去世,母親因無法承受打擊精神失常,,離家出走,,下落不明。司龍龍的爺爺早年去世,,僅剩下身有殘疾的奶奶和他跟隨出嫁的姑姑生活,。天有不測風云,他的姑父也因車禍身亡,。陳寶霞在了解到這個揪心的故事后,,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這一家人,,直到把孩子撫養(yǎng)成人,。從那時開始,她就很少逛街,、很少購物,,開始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救助貧困家庭的孩子身上,。2010年春節(jié)前,陳寶霞帶著現金,、學習用品,、新買的羽絨服和年貨等生活用品來到司龍龍家里。司龍龍奶奶說:“要不是你的幫扶,,這學絕對不讓他再上啦”,。一旁調皮的龍龍已經換上了合體的新衣服。這樣的場景一直持續(xù)了10年,。陳寶霞還號召志愿者一起組建成立了愛心團隊“博愛縣育本國學會”,,并在當地民政部門注冊,踐行著孝老愛親,,助人為樂,,扶危濟困、志愿服務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拔覀兪且蝗喝耍惠呑�,,一件事,。”在她的倡議下,,她和團隊利用業(yè)余時間積極參與“道德講堂”“弟子規(guī)學堂”“婚姻和解中心”和“愛心助學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廣泛研究和傳播國學傳統(tǒng)文化。自愛心團隊成立以來,,通過民政部門注冊志愿者200余人,。多年來,在她的組織下共開設了“道德講堂”288期,,在全縣的21個鄉(xiāng)村,、街道組織“弟子規(guī)”巡講21場,參學人數達1.6萬余人次,�,!盎橐龊徒庵行摹狈e極開展家庭矛盾化解活動,使30余個瀕臨離婚的家庭重圓幸福生活,�,!皭坌闹鷮W會”利用每年暑假,深入寨豁山區(qū)走訪10多個困難家庭,,為困難孤兒,、困難大學生發(fā)放助學款1.2萬余元,捐助物品價值5000余元;在對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扶持活躍中,,共捐助校服300多套,,送去夏涼被、大米,、油、蔬菜等物資價值1.5萬余元,。
開展送文化下鄉(xiāng),。為確保宣傳效果,她積極主動與有關部門配合,,按照博愛縣委宣傳部的安排,,組織開展了“博愛大講堂”,將公益講堂開在了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深入到數十家企業(yè),、學校,、幼兒園等,取得良好效果,;與該縣婦幼保健院結合,,讓傳統(tǒng)文化從準媽媽學起,開設了孕婦之家公益課堂,。宣講過程中,,她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使群眾中在寓教于樂中一學就懂,、一懂就做,、一做就有成效,打通了政策宣講的“最后一公里”,。被焦作市委宣傳部授予“優(yōu)秀基層宣講員”稱號,。
未來展望
陳寶霞說,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續(xù)發(fā)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繼續(xù)以雷鋒精神為引領,,帶領更多志愿者繼續(xù)深化落實“以文化人,,以德鑄魂”的團隊宗旨。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讓稅務藍+志愿紅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
“做公益幸福自己,,也是引領社會風氣和公民道德進一步提升的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标悓毾颊f,。
(記者 趙改玲)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