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小剛 李嵐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聶顰顰
如果你愛喝茶,不會不知道信陽毛尖,。若你恰好又從事茶葉生意,,那大別山茶市的名字也一定不陌生,。
大別山茶市地處光山縣白雀園鎮(zhèn),,與潢川,、新縣,、商城三縣交界。
大別山茶市有多大,?
20世紀90年代,茶市剛建成,,這里便南來北往,,商賈云集,成為全國數一數二的茶葉集散地,。行市好時,,一天入場交易的人數達上萬人次,可容納2500多個攤位,。
20多年過去了,,茶市現在怎樣了?
11月8日,,當記者一行趕到大別山茶市時,,眼前所見讓我們略感意外。
茶市占地40余畝,,雖然門店林立,,卻并沒有想象中熙來攘往的景象,甚至有些冷清,。
“現在不是交易旺季,,來茶市的都是散客�,!笨吹接浾咭荒樢苫�,,領路而來的光山縣大尖山生態(tài)茶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華穩(wěn)解釋道,“現在交易方式也和以往不同,,交易大多在線上進行,。”
胡華穩(wěn)今年46歲,,家就在白雀園鎮(zhèn),,在當地大尖山上承包有2000多畝茶田,經營范圍包括種植,、加工,、銷售,他也是大別山茶市的商戶,。
心存疑惑,,記者走進街邊一家門店,店主邱培樓正在配貨,。店里除了有信陽毛尖,,來自全國各地的名茶應有盡有。
邱培樓從事茶葉生意已經40多個年頭,。從茶市興建之初到現在,,他全程見證了白雀園鎮(zhèn)的茶葉貿易往來,,現在兼任著大別山茶市茶業(yè)協(xié)會會長。
“天下茶葉薈白雀,,白雀茶人走天下,!”邱培樓一邊張羅著為我們沏茶,一邊講起大別山茶市的由來,。
早在20世紀80年代,依托當地茶葉種植傳統(tǒng),,擅闖愛拼的白雀園人便開始背著布袋北上南下販茶,。
“白雀園人賣茶可不只憑一膀子力氣,好尋思,、懂變通,,一個地方賣不動,就換個地方,,哪里人氣旺就在哪里扎下來,,一個人就是一個移動的茶市�,!闭f到高興處,,邱培樓不忘呷口茶。
游走各地,,從走村入巷叫賣到菜市場擺攤,、租賃門店,再到在當地茶葉市場小有名氣,,白雀茶人由三人成“眾”的“移動茶市”,,到人眾為“市”的大別山茶葉批發(fā)市場,邱培樓都經歷過,。
“現在,,白雀園常年有兩三萬名茶葉經紀人活躍在全國各地的茶葉批發(fā)市場,但凡叫上名來的城市都有白雀茶人的身影,�,!鼻衽鄻请y掩驕傲。
現在茶市交易情況如何,?
“現在很多白雀茶人,,特別是‘茶二代’都會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售賣茶葉,涌現出很多‘網紅’,。二三月份的春茶旺季,,一家門店單日銷售額就有20萬元到30萬元,一兩個月干下來,,誰家不是掙得盆滿缽滿,。以前茶市開在線下,,如今的茶市則是線上線下雙線開花�,!鼻衽鄻钦f,。
市場空間如何?
“以前包打國內,,現在都賣到國外了,,論噸賣!”隨行的光山縣委宣傳部的同志介紹,,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共同推動下,經由大別山茶市,,光山縣茶企的貿易觸角也伸得更遠,。
四季香茶業(yè)牢牢占據蒙古國青磚茶市場,出口量由2016年的61.3噸穩(wěn)步增加至480噸,,成為“一帶一路”緊壓茶出口領軍品牌,。
辰龍公司成功拓展中亞、非洲市場,,外貿出口總額持續(xù)增長,,年報關出口4100噸,創(chuàng)匯1200萬美元,,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外銷綠茶加工出口企業(yè)之一,。
“市場大著呢,只要路子對,,茶葉不愁賣,!”胡華穩(wěn)也道出了他近期的新打算:盡快讓新購置來的袋泡茶加工設備投入生產,那些看似無用的毛尖“邊角料”,,將會為企業(yè)帶來一筆非�,?捎^的收益。
“已經有同行在賣碎茶了,,毛尖,、紅茶都有,袋泡茶機器天天開得冒火星子,,網上訂單一天好幾百單哩,!”胡華穩(wěn)告訴記者,白雀茶人只要想到就一定要做到,,成事兒就靠一股子勁兒,。
茶香裊裊,記者終于回過神來,,有形的大別山茶市就那么大,,無形的大別山茶市卻越來越大,。矗立在我們眼前的大別山茶市更像是一個窗口,展示著白雀茶人不斷拼搏進取的精神,。
未來,,大別山茶市還會有多大呢……
河南日報1998年5月3日關于白雀園鎮(zhèn)的報道《逛茶市》
“三山”今昔說
思路闊市場活
□曾昭陽
當年,白雀園鎮(zhèn)的茶農想致富不容易,。新茶上市,,只能肩挑手提到鎮(zhèn)上的“馬路茶市”叫賣,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賣不掉還得折騰半天往回運,茶農們滿腹牢騷,。
當時的鎮(zhèn)黨委、鎮(zhèn)政府敢想敢干,,依托106國道交通優(yōu)勢,,學習借鑒外地經驗,籌資2000萬元建起大別山茶市,,成為當時河南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不僅帶活了本地茶葉產銷,更是吸引了全國各地名茶在此匯集,,致富了一方百姓,,搞活了當地經濟。
如今,,好尋思,、懂變通的白雀園人思路更開闊。他們不滿足于在本地當茶農,、茶商,,全鎮(zhèn)目前有兩三萬人活躍在全國各地茶葉市場,叫響了信陽茶品牌,,樹立了河南農產品新形象,。
更欣喜的是,新一代茶人借助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開拓更大市場,,他們線下市場點多面廣,,線上市場更是開疆拓土,連通國內外,。四季香茶業(yè)牢牢占據蒙古國青磚茶市場,,辰龍公司外銷綠茶成功拓展中亞、非洲市場,;毛尖鮮葉“邊角料”棄之可惜,,白雀園人準備將它加工成目前市場受歡迎的袋泡茶,,實現茶葉增值最大化。
白雀園人的實踐證明:思路闊,,市場活,。從白雀園人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老區(qū)新希望,。
�,。ㄗ髡邽�1998年本報“三山行”大別山采風報道組成員)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小剛 李嵐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聶顰顰
如果你愛喝茶,,不會不知道信陽毛尖。若你恰好又從事茶葉生意,,那大別山茶市的名字也一定不陌生,。
大別山茶市地處光山縣白雀園鎮(zhèn),與潢川,、新縣,、商城三縣交界。
大別山茶市有多大,?
20世紀90年代,茶市剛建成,,這里便南來北往,,商賈云集,成為全國數一數二的茶葉集散地,。行市好時,,一天入場交易的人數達上萬人次,可容納2500多個攤位,。
20多年過去了,,茶市現在怎樣了?
11月8日,,當記者一行趕到大別山茶市時,,眼前所見讓我們略感意外。
茶市占地40余畝,,雖然門店林立,,卻并沒有想象中熙來攘往的景象,甚至有些冷清,。
“現在不是交易旺季,,來茶市的都是散客。”看到記者一臉疑惑,,領路而來的光山縣大尖山生態(tài)茶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華穩(wěn)解釋道,,“現在交易方式也和以往不同,交易大多在線上進行,�,!�
胡華穩(wěn)今年46歲,家就在白雀園鎮(zhèn),,在當地大尖山上承包有2000多畝茶田,,經營范圍包括種植、加工,、銷售,,他也是大別山茶市的商戶。
心存疑惑,,記者走進街邊一家門店,,店主邱培樓正在配貨。店里除了有信陽毛尖,,來自全國各地的名茶應有盡有,。
邱培樓從事茶葉生意已經40多個年頭。從茶市興建之初到現在,,他全程見證了白雀園鎮(zhèn)的茶葉貿易往來,,現在兼任著大別山茶市茶業(yè)協(xié)會會長。
“天下茶葉薈白雀,,白雀茶人走天下,!”邱培樓一邊張羅著為我們沏茶,一邊講起大別山茶市的由來,。
早在20世紀80年代,,依托當地茶葉種植傳統(tǒng),擅闖愛拼的白雀園人便開始背著布袋北上南下販茶,。
“白雀園人賣茶可不只憑一膀子力氣,,好尋思、懂變通,,一個地方賣不動,,就換個地方,哪里人氣旺就在哪里扎下來,,一個人就是一個移動的茶市,。”說到高興處,,邱培樓不忘呷口茶,。
游走各地,,從走村入巷叫賣到菜市場擺攤、租賃門店,,再到在當地茶葉市場小有名氣,,白雀茶人由三人成“眾”的“移動茶市”,到人眾為“市”的大別山茶葉批發(fā)市場,,邱培樓都經歷過,。
“現在,白雀園常年有兩三萬名茶葉經紀人活躍在全國各地的茶葉批發(fā)市場,,但凡叫上名來的城市都有白雀茶人的身影,。”邱培樓難掩驕傲,。
現在茶市交易情況如何,?
“現在很多白雀茶人,特別是‘茶二代’都會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售賣茶葉,,涌現出很多‘網紅’,。二三月份的春茶旺季,一家門店單日銷售額就有20萬元到30萬元,,一兩個月干下來,,誰家不是掙得盆滿缽滿。以前茶市開在線下,,如今的茶市則是線上線下雙線開花,。”邱培樓說,。
市場空間如何,?
“以前包打國內,現在都賣到國外了,,論噸賣!”隨行的光山縣委宣傳部的同志介紹,,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共同推動下,經由大別山茶市,,光山縣茶企的貿易觸角也伸得更遠,。
四季香茶業(yè)牢牢占據蒙古國青磚茶市場,出口量由2016年的61.3噸穩(wěn)步增加至480噸,,成為“一帶一路”緊壓茶出口領軍品牌,。
辰龍公司成功拓展中亞、非洲市場,,外貿出口總額持續(xù)增長,,年報關出口4100噸,創(chuàng)匯1200萬美元,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外銷綠茶加工出口企業(yè)之一,。
“市場大著呢,,只要路子對,茶葉不愁賣,!”胡華穩(wěn)也道出了他近期的新打算:盡快讓新購置來的袋泡茶加工設備投入生產,,那些看似無用的毛尖“邊角料”,將會為企業(yè)帶來一筆非�,?捎^的收益,。
“已經有同行在賣碎茶了,毛尖,、紅茶都有,,袋泡茶機器天天開得冒火星子,網上訂單一天好幾百單哩,!”胡華穩(wěn)告訴記者,,白雀茶人只要想到就一定要做到,成事兒就靠一股子勁兒,。
茶香裊裊,,記者終于回過神來,有形的大別山茶市就那么大,,無形的大別山茶市卻越來越大,。矗立在我們眼前的大別山茶市更像是一個窗口,展示著白雀茶人不斷拼搏進取的精神,。
未來,,大別山茶市還會有多大呢……
河南日報1998年5月3日關于白雀園鎮(zhèn)的報道《逛茶市》
“三山”今昔說
思路闊市場活
□曾昭陽
當年,白雀園鎮(zhèn)的茶農想致富不容易,。新茶上市,,只能肩挑手提到鎮(zhèn)上的“馬路茶市”叫賣,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賣不掉還得折騰半天往回運,茶農們滿腹牢騷,。
當時的鎮(zhèn)黨委,、鎮(zhèn)政府敢想敢干,依托106國道交通優(yōu)勢,,學習借鑒外地經驗,,籌資2000萬元建起大別山茶市,成為當時河南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不僅帶活了本地茶葉產銷,,更是吸引了全國各地名茶在此匯集,致富了一方百姓,,搞活了當地經濟。
如今,,好尋思、懂變通的白雀園人思路更開闊,。他們不滿足于在本地當茶農,、茶商,全鎮(zhèn)目前有兩三萬人活躍在全國各地茶葉市場,,叫響了信陽茶品牌,,樹立了河南農產品新形象。
更欣喜的是,,新一代茶人借助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開拓更大市場,,他們線下市場點多面廣,線上市場更是開疆拓土,,連通國內外,。四季香茶業(yè)牢牢占據蒙古國青磚茶市場,辰龍公司外銷綠茶成功拓展中亞,、非洲市場,;毛尖鮮葉“邊角料”棄之可惜,白雀園人準備將它加工成目前市場受歡迎的袋泡茶,,實現茶葉增值最大化,。
白雀園人的實踐證明:思路闊,市場活,。從白雀園人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老區(qū)新希望。
�,。ㄗ髡邽�1998年本報“三山行”大別山采風報道組成員)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