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沁生
經典山陽
據(jù)《焦作人物志》《文化沁陽》介紹:盧多遜(公元934~985年),,北宋懷州河內(沁陽)人,,后周進士,授秘書郎,、集賢校理,、遷左拾遺、集賢殿修撰,。北宋乾德元年,,加兵部郎中、史館修撰,,后任中書舍人,、參知政事(副宰相),同修《五代史》,,進《開寶通義纂》一百卷,。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升中書侍郎,、平章政事,,后任兵部尚書、宰相,。公元985年,,盧多遜在流放海南崖州時離世。
仕 途
好風吹動萬年枝
公元934年,,盧多遜出生于河南沁陽,,其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博學多聞,,21歲參加科舉考試,喜中后周進士,。之后,,一路高歌,步步高升,,特別是大宋成立后,,深受宋太祖信任,先后負責起草詔書,、選拔人才,,并擔任兵部要職,,掌管翰林院與國史館,后升至副宰相,。宋太宗繼位后,,其依然前程似錦,一片光明,,直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寶座,。
盧多遜的主要政績是輔佐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安邦,,幫助宋太宗趙光義平定內亂,統(tǒng)一疆土,,并主持編修《五代史》《開寶通義纂》等國家典籍,。
盧多遜自幼酷愛讀書,,博涉經史,,并以其聰明智慧和過人才識,奠定了北宋初期國家政治,、法律,、禮儀制度基礎。相傳宋太祖朝堂之上每每問起典故政史,,盧多遜都能口若懸河,、對答如流,深受皇上喜愛,,甚是重用,。其中,雖然不排除利用職位優(yōu)勢,,連夜做功課,、提前翻閱史書古經之嫌,但最根本的還是人家有過硬的基本功和廣博的學識,,如果沒有“十年磨一劍”的苦功,,是難以換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前景《宋史》記載:“多遜博涉經史,聰明強力,,文辭敏給,,好任數(shù),有謀略,,發(fā)多奇中,。”
公元973年,,盧多遜受命出使南唐,,并為詩詞皇帝李煜慶生,。這次南方之行,盧多遜以交流詞賦為形式,、以增進感情為謀略,、以修志所需為目標,大打感情牌,,不遺余力,,最終博得李煜信任,不僅獻出了相關志書,、典籍,,還將“地方圖”拱手相送,這也為他后來哀嘆“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埋下了伏筆,。然而,盧多遜雖然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引來了一些“羨慕嫉妒恨”,。
一代帝王趙匡胤捧著盧多遜奉上的資料、圖籍,,如獲至寶,、驚喜萬分、愛不釋手,,更加稱贊佩服盧多遜,。因為其內容不僅涉及南唐的山川河流、戶籍人口,、屯戍駐守等情況,,更是攻打南唐,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路線圖”,。
彈指間,,白駒過隙。在消滅五代割據(jù)勢力,,護駕宋太祖親征太原消滅北漢政權,,完成北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進程中,身為軍政要員的盧多遜,,均表現(xiàn)出超人的智慧,、非凡的謀略。
“春風得意馬蹄疾”,,盧多遜經常陪伴宋太祖飲酒作詩,,那是何等的光宗耀祖、意滿志得。
宮 斗
一場春夢越王城
宋太宗接棒皇位后,,對盧多遜依然寵愛有加,,深信不疑,并晉升其為宰相,,御賜“敦樸為天下先”,,以表彰盧多遜盡忠報國、簡樸為人的品德與操守,。但是,,“花無百日紅”,平步青云的盧多遜受到來自趙普集團的排擠,,且被下獄流放,。一首《哀挽詩》或許能道出盧多遜由盛及衰的幾多酸處、幾多無奈,。
“軍門半掩槐花宅,每過猶聞哭臨聲,。漸窮老仆慵看馬,,著慘佳人懶按箏。詩侶酒徒消散盡,,一場春夢越王城,。”
一代名相的政治生涯,,為何突然逆轉,?這與趙普及“皇家疑案”有著密切關系。
趙普也是很有能力的,,可以說是一位深思遠慮的政治謀士,,他開創(chuàng)了文人掌軍,“以文馭武”的先例,,雖然讀書不及盧多遜,,但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名。同朝為官,,趙普與盧多遜則多有政見不合,,而且矛盾重重,最終成為宿敵,。宋《石林燕語》記載了一個典故:“盧相多遜,,素與趙韓王(趙普)不協(xié)。韓王為樞密使,,盧為翰林學士,。一日偶同奏事。上初改元乾德,因言此號從古未有,,韓王從旁稱贊,。盧曰:‘此偽蜀時號也’。帝大驚,,遂命檢史視之,,果然,遂恕,,以筆誅韓王面,,言曰:‘汝爭(怎)得如他多識’。韓王經宿不敢洗面,。翌日奏對,,帝方命洗去�,!边@只是一個插曲,,像這類明爭暗斗的故事多了,特別是宋太祖罷免趙普宰相之后,,其更加耿耿于懷,,懷恨在心,總認為是盧多遜揭其短,、亮其丑,,所以積怨愈來愈深。
最后,,導致盧多遜全面退出政治舞臺的根還在趙普,,導火索就是“立儲”。原來,,宋太宗在選擇“接班人”時存了私心,,想違背“金匱之盟”,打破“兄終弟及”的接班模式,,計劃將皇權傳給其子,,這被老謀深算的趙普所察覺,并鼎力支持,,計除趙廷美(秦王),。然而盧多遜與秦王交往甚密,常以中書機密告知秦王,。兩權相爭,,趙普不僅想維皇權、除秦王,,更想致“老政敵”于死地,,遂唆使聯(lián)絡74名大臣以“大逆不道”等罪名集體上奏,想“一棒槌”將盧多遜打死。好在宋太宗心中有愧,,改死刑為流刑,,這樣,盧多遜才保住了身家性命,,也保住了整個家族,。
流 放
山下人家林下門
宋太平興國七年,也就是公元982年4月,,宋太宗最終下決心,,罷免了盧多遜的官職,判其流放,,而且強調:“縱更大赦,,不在量移之限�,!�
流放即流刑,,是指將受刑人強制遣送指定地區(qū)落戶或服役、不準擅自返回原處的刑罰,,主要有遷,、徏、謫等刑名,�,!渡袝に吹洹吩疲骸傲麇段逍�,�,!笔侵赣昧鞣诺男问剑瑧土P寬宥應處“五刑”的人,。傳說商王太甲初即位,,暴政,被伊尹流放到桐宮,,反省三年后才回到朝廷,。西周后,流刑正式納入刑種,,周厲王就是被強制執(zhí)行的第一人,,在國人暴動后,“三年,,乃流王于彘”,。宋時流刑制度也進一步完善,有“短流”,,也有“長流”,,“長流”即將受刑人發(fā)配到1000公里外,“加流役”將會發(fā)配到1500公里外。流放地點大多為千里之內的“牢城”,,以及千里之外的沙門島,、海島等。
最終,,盧多遜及家人戴罪上路,,受盡艱難,幾經顛簸,,到達1500公里外的流放地——海南崖州,。
當時,崖州屬“南蠻之地”“遐荒煙瘴”,,盧多遜抵達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皇上例行《謝表》:“流星已遠,,拱北極以無由;海日懸空,,望長安而不見……”表達了自己雖亡命天涯,、流放海南,但依然心存社稷,、忠君愛國的高尚情懷,。
盧多遜在受到一生當中最大的冤屈后,已是身心疲憊,,遍體鱗傷,,可他并沒有失望、氣餒,,而是咬緊牙關,,振奮精神,筑室安居,,開荒種地,,并與當?shù)匕傩找黄鸪合嗵帲星樯詈�,,把崖州(現(xiàn)為海南三亞崖州區(qū)水南村)打造成為世外桃園,。
崖州就是盧多遜遠離中原、告別朝廷之后的具體流放地,、落難處,,也是他一生當中的“第二故鄉(xiāng)”。閑暇之余,,盧多遜走鄉(xiāng)串野,,探訪友人,陶冶山水,,感悟人生,,創(chuàng)作了流芳百世的《水南村為黎伯淳題》:“珠崖風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門。鸚鵡巢時椰結子,,鷓鴣啼處竹生孫,。魚鹽家給無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遠客杖藜來往熟,,卻疑身世在桃源�,!�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公元985年,盧多遜在流放地因病去世,。之后,,宋太宗如夢方醒,下詔令其全家遷出流放地,,錄其子雍為公安主簿,,還其懷州籍沒先塋。公元1037年,,宋仁宗歸還被沒收的盧多遜家族田宅,,追封盧多遜為工部尚書。
![]() |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據(jù)《焦作人物志》《文化沁陽》介紹:盧多遜(公元934~985年),,北宋懷州河內(沁陽)人,,后周進士,授秘書郎,、集賢校理,、遷左拾遺、集賢殿修撰,。北宋乾德元年,,加兵部郎中、史館修撰,,后任中書舍人,、參知政事(副宰相),同修《五代史》,,進《開寶通義纂》一百卷,。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升中書侍郎,、平章政事,,后任兵部尚書、宰相,。公元985年,,盧多遜在流放海南崖州時離世,。
仕 途
好風吹動萬年枝
公元934年,盧多遜出生于河南沁陽,,其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博學多聞,,21歲參加科舉考試,,喜中后周進士。之后,,一路高歌,,步步高升,特別是大宋成立后,,深受宋太祖信任,,先后負責起草詔書、選拔人才,,并擔任兵部要職,,掌管翰林院與國史館,后升至副宰相,。宋太宗繼位后,,其依然前程似錦,一片光明,,直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寶座。
盧多遜的主要政績是輔佐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安邦,,幫助宋太宗趙光義平定內亂,,統(tǒng)一疆土,并主持編修《五代史》《開寶通義纂》等國家典籍,�,! �
盧多遜自幼酷愛讀書,博涉經史,,并以其聰明智慧和過人才識,,奠定了北宋初期國家政治、法律,、禮儀制度基礎,。相傳宋太祖朝堂之上每每問起典故政史,,盧多遜都能口若懸河,、對答如流,深受皇上喜愛,,甚是重用,。其中,,雖然不排除利用職位優(yōu)勢,連夜做功課,、提前翻閱史書古經之嫌,,但最根本的還是人家有過硬的基本功和廣博的學識,如果沒有“十年磨一劍”的苦功,,是難以換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前景《宋史》記載:“多遜博涉經史,,聰明強力,文辭敏給,,好任數(shù),,有謀略,發(fā)多奇中,�,!�
公元973年,盧多遜受命出使南唐,,并為詩詞皇帝李煜慶生,。這次南方之行,盧多遜以交流詞賦為形式,、以增進感情為謀略,、以修志所需為目標,大打感情牌,,不遺余力,,最終博得李煜信任,不僅獻出了相關志書,、典籍,,還將“地方圖”拱手相送,這也為他后來哀嘆“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埋下了伏筆,。然而,盧多遜雖然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引來了一些“羨慕嫉妒恨”,。
一代帝王趙匡胤捧著盧多遜奉上的資料、圖籍,,如獲至寶,、驚喜萬分、愛不釋手,,更加稱贊佩服盧多遜,。因為其內容不僅涉及南唐的山川河流、戶籍人口,、屯戍駐守等情況,,更是攻打南唐,,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路線圖”。
彈指間,,白駒過隙,。在消滅五代割據(jù)勢力,護駕宋太祖親征太原消滅北漢政權,,完成北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進程中,,身為軍政要員的盧多遜,均表現(xiàn)出超人的智慧,、非凡的謀略,。
“春風得意馬蹄疾”,盧多遜經常陪伴宋太祖飲酒作詩,,那是何等的光宗耀祖,、意滿志得。
宮 斗
一場春夢越王城
宋太宗接棒皇位后,,對盧多遜依然寵愛有加,,深信不疑,并晉升其為宰相,,御賜“敦樸為天下先”,,以表彰盧多遜盡忠報國、簡樸為人的品德與操守,。但是,,“花無百日紅”,平步青云的盧多遜受到來自趙普集團的排擠,,且被下獄流放,。一首《哀挽詩》或許能道出盧多遜由盛及衰的幾多酸處、幾多無奈,。
“軍門半掩槐花宅,,每過猶聞哭臨聲。漸窮老仆慵看馬,,著慘佳人懶按箏,。詩侶酒徒消散盡,一場春夢越王城,�,!�
一代名相的政治生涯,為何突然逆轉,?這與趙普及“皇家疑案”有著密切關系,。
趙普也是很有能力的,可以說是一位深思遠慮的政治謀士,他開創(chuàng)了文人掌軍,,“以文馭武”的先例,,雖然讀書不及盧多遜,,但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名,。同朝為官,趙普與盧多遜則多有政見不合,,而且矛盾重重,,最終成為宿敵。宋《石林燕語》記載了一個典故:“盧相多遜,,素與趙韓王(趙普)不協(xié),。韓王為樞密使,盧為翰林學士,。一日偶同奏事,。上初改元乾德,因言此號從古未有,,韓王從旁稱贊,。盧曰:‘此偽蜀時號也’。帝大驚,,遂命檢史視之,,果然,遂恕,,以筆誅韓王面,,言曰:‘汝爭(怎)得如他多識’。韓王經宿不敢洗面,。翌日奏對,,帝方命洗去�,!边@只是一個插曲,,像這類明爭暗斗的故事多了,特別是宋太祖罷免趙普宰相之后,,其更加耿耿于懷,,懷恨在心,總認為是盧多遜揭其短,、亮其丑,,所以積怨愈來愈深。
最后,,導致盧多遜全面退出政治舞臺的根還在趙普,,導火索就是“立儲”。原來,宋太宗在選擇“接班人”時存了私心,,想違背“金匱之盟”,,打破“兄終弟及”的接班模式,計劃將皇權傳給其子,,這被老謀深算的趙普所察覺,,并鼎力支持,計除趙廷美(秦王),。然而盧多遜與秦王交往甚密,,常以中書機密告知秦王。兩權相爭,,趙普不僅想維皇權,、除秦王,更想致“老政敵”于死地,,遂唆使聯(lián)絡74名大臣以“大逆不道”等罪名集體上奏,,想“一棒槌”將盧多遜打死。好在宋太宗心中有愧,,改死刑為流刑,,這樣,盧多遜才保住了身家性命,,也保住了整個家族,。
流 放
山下人家林下門
宋太平興國七年,也就是公元982年4月,,宋太宗最終下決心,,罷免了盧多遜的官職,判其流放,,而且強調:“縱更大赦,,不在量移之限�,!�
流放即流刑,,是指將受刑人強制遣送指定地區(qū)落戶或服役、不準擅自返回原處的刑罰,,主要有遷,、徏、謫等刑名,�,!渡袝に吹洹吩疲骸傲麇段逍獭,!笔侵赣昧鞣诺男问�,,懲罰寬宥應處“五刑”的人,。傳說商王太甲初即位,暴政,,被伊尹流放到桐宮,,反省三年后才回到朝廷。西周后,,流刑正式納入刑種,,周厲王就是被強制執(zhí)行的第一人,在國人暴動后,,“三年,,乃流王于彘”,。宋時流刑制度也進一步完善,,有“短流”,也有“長流”,,“長流”即將受刑人發(fā)配到1000公里外,,“加流役”將會發(fā)配到1500公里外。流放地點大多為千里之內的“牢城”,,以及千里之外的沙門島,、海島等。
最終,,盧多遜及家人戴罪上路,,受盡艱難,幾經顛簸,,到達1500公里外的流放地——海南崖州,。
當時,崖州屬“南蠻之地”“遐荒煙瘴”,,盧多遜抵達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皇上例行《謝表》:“流星已遠,,拱北極以無由;海日懸空,,望長安而不見……”表達了自己雖亡命天涯,、流放海南,但依然心存社稷,、忠君愛國的高尚情懷,。
盧多遜在受到一生當中最大的冤屈后,已是身心疲憊,,遍體鱗傷,,可他并沒有失望、氣餒,,而是咬緊牙關,,振奮精神,筑室安居,開荒種地,,并與當?shù)匕傩找黄鸪合嗵�,,感情深厚,把崖州(現(xiàn)為海南三亞崖州區(qū)水南村)打造成為世外桃園,。
崖州就是盧多遜遠離中原,、告別朝廷之后的具體流放地、落難處,,也是他一生當中的“第二故鄉(xiāng)”,。閑暇之余,盧多遜走鄉(xiāng)串野,,探訪友人,,陶冶山水,感悟人生,,創(chuàng)作了流芳百世的《水南村為黎伯淳題》:“珠崖風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門。鸚鵡巢時椰結子,,鷓鴣啼處竹生孫,。魚鹽家給無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遠客杖藜來往熟,,卻疑身世在桃源�,!�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公元985年,盧多遜在流放地因病去世,。之后,,宋太宗如夢方醒,下詔令其全家遷出流放地,,錄其子雍為公安主簿,,還其懷州籍沒先塋。公元1037年,,宋仁宗歸還被沒收的盧多遜家族田宅,,追封盧多遜為工部尚書。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