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山陽
1
溫縣安樂寨村,,司馬懿的塑像有兩尊,。
一尊在村北、司馬懿展覽館的對面,,司馬懿廣場上,。抬眼便看見高高的石臺上,司馬懿塑像慈眉善目,、髭須微拂,、長衣寬袖、雙手拱揖,。好像不是我來拜訪他,,而是他“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也難怪,,1000多年來,諸葛丞相那邊早已是熙熙攘攘,。而這里,,作為當年旗鼓相當、相互敬畏的對手,,不免顯得有些寂寞,。然司馬懿仍如當年那樣,不急不躁,,沉默隱忍,,站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看花開花落、人來人往……
另一尊在村東,,順著千年滄桑的古寨墻向南走200米,,司馬懿塑像一襲白袍,迎風(fēng)而立,。我不由放慢腳步,,漸漸走進他的視線里,在歷史和現(xiàn)代的時空中,,來一次沒有隔膜地坦誠交流,。塑像的兩側(cè)各有一棵與塑像頂端同高的柳樹,枝條繁茂,,柳葉雜密,,像是兩個貼身的護衛(wèi)以自己龐大的身軀為塑像擋住風(fēng)雨。那柔美的柳條如靈巧的雙手,,拂去歲月落在主人身上的幾抹浮塵,。
司馬懿頂戴朝冠,,一枝纖細的立筆在冠帽上輕輕搖動,不只為塑像增加了高拔秀挺之姿,,更平添了幾分儒雅的氣韻,。他身軀稍呈右側(cè),俯首低眉,,但目光犀利而深邃,,神色凝重而專注。他右臂低垂斜出,,掌心向下,,肢體語言的表達豐富而深刻,,似乎是一種深藏的隱忍,,抑或是一種堅定的自信。引人注目的還有一柄未出鞘的佩劍佩在身后,,其左手握住劍柄,,升騰起一種舍我其誰的霸氣。
整尊塑像,,張力遒勁,,動靜相生,既有文臣之風(fēng)儀,,又有將帥之雄風(fēng),。
2
站在塑像前,我陷入沉思,。
我,,作為當代的司馬故里人,對司馬懿有著一種難以名狀的復(fù)雜情感,。
司馬懿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人們大多是從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認識他的,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更加形象而生動地渲染了諸葛亮和司馬懿斗智斗勇的故事,。諸葛亮成為神機妙算智慧的化身,,司馬懿則是一個陪襯。諸葛因司馬而增輝,,司馬因諸葛而揚名,。
司馬懿又是一個多色彩的人。正如他身佩的那把雙刃劍,,在不同時代的光照下,,會形成不同的光譜。
翻開司馬懿的人生檔案,,他的履歷充滿著矛盾和奇異,。他年輕時是個文質(zhì)彬彬的弱儒生,,最終卻是馳騁沙場、成就霸業(yè)的大將軍,;他一生隱忍低調(diào),,寬以待人,卻一劍封喉,,以73歲之衰鬢發(fā)動高平陵兵變,,誅殺忌恨、排斥他的政敵曹爽并滅其三族,;他猶豫不決,、性情多疑,而擒孟達,、征遼東果敢神速,,出奇制勝;面對諸葛亮的六出祁山,,他畏首畏尾,,可笑到最后的卻是司馬懿;他受遺二主,,輔命三朝,,文韜武略,悉心事魏,,卻屢遭猜忌,,被迫佯裝稱病退隱;面對幾位年幼庸弱的皇帝,,他功高震主,,炙手可熱,卻又始終沒有皇袍加身……
凡歷史人物,,能給人們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解讀空間,方才稱得上是大人物,。唐宋至今,,史學(xué)家、小說家,、戲劇家,,茶館里、餐桌上,,人們或褒他或貶他,,各抒己見,各發(fā)感慨,。司馬懿,,他身披的長袍里到底藏著哪些秘密,,讓后世的人們評說不已。
3
司馬懿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這是史學(xué)界所公認的,。無庸諱言的是,,司馬懿學(xu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其孫子司馬炎以晉代魏奠定基礎(chǔ),,這正是世人詬病的關(guān)鍵,,人們認為他是“篡魏”的始作俑者。
江山乃是帝王之私產(chǎn),,世襲制乃是皇權(quán)傳承的鐵律,,即便是蟋蟀大王、斗雞專家,、春宮色鬼,、懷中嬰娃也可以是江山社稷的主宰,。即使易主,,也只能在同姓王侯中打打殺殺,容不得外姓人的隔簾偷窺,。忠奸,、善惡的評判標準便由此而生。然而,,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朝代更替,帝王易位,,頻繁而殘酷,。唐太宗李世民殺兄逼父,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哪一個不是“篡權(quán)”奪位而登龍庭的,?對帝王政權(quán)的易主,我們不能簡單地以一個“篡”字去概括,,不能用普通的道德價值觀去衡量,。
臧否歷史人物,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順應(yīng)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否有利于社會進步和百姓的安居樂業(yè),。三國歸晉,結(jié)束了長達60年的三國割據(jù)紛爭局面,,國家得到了統(tǒng)一,,社會得以休養(yǎng)生息,。司馬炎當政后,史稱為“太康盛世”,,出現(xiàn)了民和俗靜,、家給人足、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升平景象,。唐朝官修的《晉書》,對此進行了客觀評價,。這種歷史的功績,,難道必須是出自曹氏家族或劉阿斗之手才能得以公認嗎?
司馬懿無疑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悲劇來自于他的一些不肖子孫,。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的后果,,給他帶來了當年奠基霸業(yè)合理性的質(zhì)問,。倘若東晉能如“太康盛世”一樣綿延國運,能像后來大唐一樣呈現(xiàn)開啟盛世的“貞觀之治”,,人們又該如何評價呢,?我們不能苛求長眠于首陽山上的司馬懿對幾十年后的歷史走向具備掌控能力。這是司馬懿人生的悲劇,,并非是其本身不可原諒的罪責(zé),。
4
站在司馬懿的塑像前,我不禁生出許多感慨,。不知不覺,,陽光從濃密的柳枝間穿過,將點點金光灑在了塑像上,,周身顯得更加光亮,。
我轉(zhuǎn)身回望那修修補補的古寨墻,對安樂寨村鄉(xiāng)親們力所能及的努力尤感欽佩,。盡管村里已沒有一戶姓司馬的人家了,,但對司馬懿的紀念依然情有獨鐘。歲月的遠去,,司馬故里的院墻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宏大和排場,。人們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拼命追尋著千年的遺跡,殘留的斷壁殘墻依然能引起人們的感慨和憑吊,,并留下一連串的文化思考,、歷史思索。那初具規(guī)模的司馬懿展覽館,,那開闊而又厚重的司馬懿廣場,,那粗獷蒼茫仍在青紗帳中堅守的賀酒臺,,那已獲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司馬懿得勝鼓及其那撼天震地、威武雄壯的旋律,,都讓人看到司馬故里人的堅守和愿望,,凝聚著人們的自信和倔強。他們相信,,在這方圓幾十公里的范圍內(nèi),,一定會有豐富的文化遺存。那十多個具有皇家色彩名字的招賢,、上苑,、戍樓、三陵等村莊,,豈能是空穴來風(fēng),?
我真希望司馬故里人有一種幸運,正如陜西臨潼的那位農(nóng)民,,一鐵锨就挖出了一個世界奇跡,;像敦煌莫高窟的那位王道士,在無意間的墻壁粉刷中,,一刷子捅開了一個震驚中外的藏經(jīng)洞,。
村黨支部書記告訴我,省,、市領(lǐng)導(dǎo)近期來安樂寨調(diào)研,,要求對歷史文化和名人加強資料搜集和整理,要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開發(fā)利用好歷史文化的旅游資源。這真是一項具有遠見卓識的戰(zhàn)略謀劃和部署,。我也欣喜地了解到,,在焦作市,對司馬懿的研究正逐步深入,。而溫縣城西的司馬大道,、南北連通的焦桐高速公路、東西直上的連霍通衢,,每一個過往的車輛都將司馬懿的名字帶向四面八方,。
我從沉思中回過神來,收獲了幾縷輕松和快意,。兩尊塑像從不同角度組合出了完整本質(zhì)面貌的司馬懿,。我驚嘆雕塑家的真知灼見和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我向塑像深深鞠了一躬,,既為塑像,,也為塑像的雕塑人,。因為,我們在安樂寨,,在司馬故里,,可以近距離觸摸到一個真實的司馬懿。
□王東武
![]()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zé)聲明: | |||||||
|
1
溫縣安樂寨村,司馬懿的塑像有兩尊,。
一尊在村北,、司馬懿展覽館的對面,司馬懿廣場上,。抬眼便看見高高的石臺上,,司馬懿塑像慈眉善目、髭須微拂,、長衣寬袖,、雙手拱揖。好像不是我來拜訪他,,而是他“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也難怪,,1000多年來,,諸葛丞相那邊早已是熙熙攘攘。而這里,,作為當年旗鼓相當,、相互敬畏的對手,不免顯得有些寂寞,。然司馬懿仍如當年那樣,,不急不躁,沉默隱忍,,站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看花開花落,、人來人往……
另一尊在村東,順著千年滄桑的古寨墻向南走200米,,司馬懿塑像一襲白袍,,迎風(fēng)而立。我不由放慢腳步,,漸漸走進他的視線里,在歷史和現(xiàn)代的時空中,,來一次沒有隔膜地坦誠交流,。塑像的兩側(cè)各有一棵與塑像頂端同高的柳樹,枝條繁茂,,柳葉雜密,,像是兩個貼身的護衛(wèi)以自己龐大的身軀為塑像擋住風(fēng)雨。那柔美的柳條如靈巧的雙手,拂去歲月落在主人身上的幾抹浮塵,。
司馬懿頂戴朝冠,,一枝纖細的立筆在冠帽上輕輕搖動,不只為塑像增加了高拔秀挺之姿,,更平添了幾分儒雅的氣韻,。他身軀稍呈右側(cè),俯首低眉,,但目光犀利而深邃,,神色凝重而專注。他右臂低垂斜出,,掌心向下,,肢體語言的表達豐富而深刻,似乎是一種深藏的隱忍,,抑或是一種堅定的自信,。引人注目的還有一柄未出鞘的佩劍佩在身后,其左手握住劍柄,,升騰起一種舍我其誰的霸氣,。
整尊塑像,張力遒勁,,動靜相生,,既有文臣之風(fēng)儀,又有將帥之雄風(fēng),。
2
站在塑像前,,我陷入沉思。
我,,作為當代的司馬故里人,,對司馬懿有著一種難以名狀的復(fù)雜情感。
司馬懿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人們大多是從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認識他的,,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更加形象而生動地渲染了諸葛亮和司馬懿斗智斗勇的故事。諸葛亮成為神機妙算智慧的化身,,司馬懿則是一個陪襯。諸葛因司馬而增輝,,司馬因諸葛而揚名,。
司馬懿又是一個多色彩的人。正如他身佩的那把雙刃劍,在不同時代的光照下,,會形成不同的光譜,。
翻開司馬懿的人生檔案,,他的履歷充滿著矛盾和奇異。他年輕時是個文質(zhì)彬彬的弱儒生,,最終卻是馳騁沙場,、成就霸業(yè)的大將軍,;他一生隱忍低調(diào),寬以待人,,卻一劍封喉,,以73歲之衰鬢發(fā)動高平陵兵變,誅殺忌恨,、排斥他的政敵曹爽并滅其三族,;他猶豫不決、性情多疑,,而擒孟達,、征遼東果敢神速,出奇制勝;面對諸葛亮的六出祁山,,他畏首畏尾,,可笑到最后的卻是司馬懿;他受遺二主,,輔命三朝,,文韜武略,悉心事魏,,卻屢遭猜忌,,被迫佯裝稱病退隱,;面對幾位年幼庸弱的皇帝,,他功高震主,炙手可熱,,卻又始終沒有皇袍加身……
凡歷史人物,,能給人們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解讀空間,,方才稱得上是大人物,。唐宋至今,,史學(xué)家,、小說家,、戲劇家,,茶館里,、餐桌上,,人們或褒他或貶他,,各抒己見,,各發(fā)感慨,。司馬懿,,他身披的長袍里到底藏著哪些秘密,,讓后世的人們評說不已,。
3
司馬懿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這是史學(xué)界所公認的,。無庸諱言的是,,司馬懿學(xu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其孫子司馬炎以晉代魏奠定基礎(chǔ),這正是世人詬病的關(guān)鍵,,人們認為他是“篡魏”的始作俑者,。
江山乃是帝王之私產(chǎn),,世襲制乃是皇權(quán)傳承的鐵律,,即便是蟋蟀大王,、斗雞專家,、春宮色鬼,、懷中嬰娃也可以是江山社稷的主宰,。即使易主,,也只能在同姓王侯中打打殺殺,容不得外姓人的隔簾偷窺,。忠奸,、善惡的評判標準便由此而生。然而,,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朝代更替,帝王易位,,頻繁而殘酷,。唐太宗李世民殺兄逼父,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哪一個不是“篡權(quán)”奪位而登龍庭的,?對帝王政權(quán)的易主,我們不能簡單地以一個“篡”字去概括,,不能用普通的道德價值觀去衡量,。
臧否歷史人物,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順應(yīng)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否有利于社會進步和百姓的安居樂業(yè),。三國歸晉,結(jié)束了長達60年的三國割據(jù)紛爭局面,,國家得到了統(tǒng)一,,社會得以休養(yǎng)生息。司馬炎當政后,,史稱為“太康盛世”,,出現(xiàn)了民和俗靜、家給人足,、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升平景象。唐朝官修的《晉書》,,對此進行了客觀評價,。這種歷史的功績,難道必須是出自曹氏家族或劉阿斗之手才能得以公認嗎,?
司馬懿無疑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悲劇來自于他的一些不肖子孫。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的后果,,給他帶來了當年奠基霸業(yè)合理性的質(zhì)問。倘若東晉能如“太康盛世”一樣綿延國運,能像后來大唐一樣呈現(xiàn)開啟盛世的“貞觀之治”,,人們又該如何評價呢,?我們不能苛求長眠于首陽山上的司馬懿對幾十年后的歷史走向具備掌控能力。這是司馬懿人生的悲劇,,并非是其本身不可原諒的罪責(zé),。
4
站在司馬懿的塑像前,我不禁生出許多感慨,。不知不覺,,陽光從濃密的柳枝間穿過,將點點金光灑在了塑像上,,周身顯得更加光亮,。
我轉(zhuǎn)身回望那修修補補的古寨墻,,對安樂寨村鄉(xiāng)親們力所能及的努力尤感欽佩,。盡管村里已沒有一戶姓司馬的人家了,,但對司馬懿的紀念依然情有獨鐘,。歲月的遠去,,司馬故里的院墻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宏大和排場,。人們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拼命追尋著千年的遺跡,,殘留的斷壁殘墻依然能引起人們的感慨和憑吊,,并留下一連串的文化思考,、歷史思索,。那初具規(guī)模的司馬懿展覽館,,那開闊而又厚重的司馬懿廣場,那粗獷蒼茫仍在青紗帳中堅守的賀酒臺,,那已獲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司馬懿得勝鼓及其那撼天震地,、威武雄壯的旋律,都讓人看到司馬故里人的堅守和愿望,,凝聚著人們的自信和倔強,。他們相信,在這方圓幾十公里的范圍內(nèi),,一定會有豐富的文化遺存,。那十多個具有皇家色彩名字的招賢,、上苑,、戍樓,、三陵等村莊,豈能是空穴來風(fēng),?
我真希望司馬故里人有一種幸運,,正如陜西臨潼的那位農(nóng)民,一鐵锨就挖出了一個世界奇跡,;像敦煌莫高窟的那位王道士,,在無意間的墻壁粉刷中,一刷子捅開了一個震驚中外的藏經(jīng)洞,。
村黨支部書記告訴我,,省、市領(lǐng)導(dǎo)近期來安樂寨調(diào)研,,要求對歷史文化和名人加強資料搜集和整理,,要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開發(fā)利用好歷史文化的旅游資源,。這真是一項具有遠見卓識的戰(zhàn)略謀劃和部署。我也欣喜地了解到,,在焦作市,,對司馬懿的研究正逐步深入。而溫縣城西的司馬大道,、南北連通的焦桐高速公路,、東西直上的連霍通衢,每一個過往的車輛都將司馬懿的名字帶向四面八方,。
我從沉思中回過神來,,收獲了幾縷輕松和快意。兩尊塑像從不同角度組合出了完整本質(zhì)面貌的司馬懿,。我驚嘆雕塑家的真知灼見和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我向塑像深深鞠了一躬,既為塑像,,也為塑像的雕塑人,。因為,我們在安樂寨,,在司馬故里,,可以近距離觸摸到一個真實的司馬懿。
□王東武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zé)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