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沁生
經(jīng)典山陽
范履冰(約637年至690年),,字始凝,唐懷州河內(nèi)(沁陽)人,,北門學(xué)士,,著名政治家,曾任門下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書、宰相,,與文才出眾的弘文館直學(xué)士劉祎之,、著作郎元萬頃、左史苗神客,、右史周思茂等人,,為武則天撰寫《列女傳》《臣軌》《要覽》《字海》等書,。
所謂北門學(xué)士,,是666年由武則天設(shè)置的,主要以修撰為名,,從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一批才學(xué)俱佳的學(xué)士,為武則天編書著作,,而署名為武則天,。這些文人學(xué)士被特許從皇宮北門(玄武門)出入禁中。因此,,被人稱為北門學(xué)士,。
唐垂拱四年(688年),范履冰對武后任用私黨,、謀劃篡唐大為不滿,,多次上書諫言唐睿宗,期望任用賢能,,罷黜貪官,。但是武氏弄權(quán),酷吏當?shù)�,,最終他被捕下獄并冤殺,。20余年后,,他才被再次登上帝位的唐睿宗李旦平反昭雪�,?滴跫暗拦饽觊g的《懷慶府志》《河內(nèi)縣志》均有相關(guān)記載,。
明察秋毫 忠諫敢言
唐高祖顯慶元年(656年),范履冰進士及第,,始為周王府戶曹參軍,后歷任知縣,、知州,。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武則天奉詔考試擇用儒臣,,范履冰以優(yōu)異成績被選入宮闕,,皆為密使出入北宮門參與處理宰相權(quán)事,后又任門下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書。其間,,他與其他北門學(xué)士共同為武則天撰寫《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要覽》《字�,!贰稑窌洝返葧4构岸辏�686年),,他被任命為鸞臺天官侍郎(副宰相),,不久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兼修國史,,與邢文偉同為掌朝宰相,。
唐垂拱四年,武后欲篡奪李唐天下,,而且黨羽日盛,,危及天下。范履冰看出了武后逆行天下的危害性,,便上書諫言唐睿宗李旦“親朋黨,,遠小人”,可是傀儡皇帝聽不進去,,還把一塊刻有“圣母臨人,,永昌帝業(yè)”的八字白石獻給了武則天,以博武后歡心,。果然,,武則天大喜,將白石命名為“寶圖”,,后又改稱“天授圣圖”,。這完全助長了武后稱帝的野心,,并命令李旦隨她參加“拜洛受圖”大典。
范履冰雖官居宰相之位,,但忠諫敢言,,不畏權(quán)勢,時稱良相,。在與魏元忠同時拜相時,,政見相近,感情至親,。面對武則天的司馬昭之心,,范履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私下與魏元忠交談:“唐室將衰,,武后之黨日盛,將行篡逆之也,,天下危也,。”魏元忠則回答:“此待時而觀之,。且今睿宗,,看似聰俊,其作為如何,,當難知曉,。俟其時而諫之�,!�
與此同時,,武則天還創(chuàng)造了“一年三改元”的紀錄,其政治野心暴露無遺,。
其實,,范履冰是很受武則天賞識的,一路走來,,平步青云,,春風得意,硬是坐到了宰相之位,,但是他對李唐的江山社稷始終是忠心耿耿,,日月可鑒。相反,,他對武則天的干政,、親政不僅不滿,還時刻高度警惕,,并多次諫言武后還政于唐睿宗,�,?上В闹艺\與諫言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被武后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從此,,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而且公開化、白熱化,,朝中大臣多為范履冰捏了一把汗,,就連魏元忠都勸他:“武后之事篡逆未明,如武后逆天行事,,李氏將不容也。吾等當善處之,�,!钡牵艺\耿直的范履冰知難而進,,繼續(xù)斗爭,。
無罪獲獄 蒙冤被害
689年,,武則天登基稱帝的愿望更加迫切,,不斷擴充政治勢力范圍,,鏟處異己,,已致朝中人人自危,,并且大興酷吏之風,,“專任刑殺以為威斷”,,當時坐牢,、流放,、處死的官員不計其數(shù),,包括同朝為官的北門學(xué)士。據(jù)《舊唐書·刑法志》記載:“當其時也,,囚囹如市,,朝廷以目�,!痹谶@種情況下,,范履冰心懷李唐社稷,置個人命運于不顧,,冒死直諫武則天,,并在覲見的過程中痛斥:篡國專權(quán),愧對祖宗,。
武則天心狠手毒,,機關(guān)算盡,,豈容在朝堂之上公開羞辱、揭露,、對抗一國之君的手下,,后果可想而知。10月,,武則天終于下手了,,以“坐舉逆人”罪名,由酷吏來俊臣將范履冰逮捕下獄,。
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的中央級監(jiān)獄有大理寺獄,、御史臺獄、新開獄等,。其中,,用刑最殘酷的新開獄為武則天登基后設(shè)置,因地點設(shè)在長安麗景門內(nèi),,又稱麗景門獄,。范履冰究竟被下何獄,史料記載不清,,不過根據(jù)資料顯示應(yīng)為設(shè)在都城的中央級監(jiān)獄,。由于武則天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所有監(jiān)獄都是腐敗黑暗,殘酷無比,,亂用私刑,。《舊唐書·刑法志》記載:周興,、來俊臣等“相次受制(詔令),,推究大獄”。還有記載:“俊臣每鞫(審理)囚,,無問輕重,,多以醋灌鼻。禁地牢中,,或盛之于甕,,以火圜繞炙之,并絕其糧餉,,至有抽衣絮以啖之者,。”武則天把范履冰關(guān)進大牢的目的,,除了強制審理,、逼其招供外,,也期望這位才華橫溢且受器重的北門學(xué)士在羈押期間能恐懼酷法、誠服權(quán)威,、順應(yīng)當朝,、回心轉(zhuǎn)意�,?墒�,,人貴有節(jié),一代名相仍一身正氣,、剛正不阿,、不畏強權(quán)。
690年,,武則天再翻舊賬,,周興繼續(xù)誣告,到了5月13日,,勇于諫言的名相,、政治家范履冰,最終被武則天下令所殺,。《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則天皇后》記載:載初元年五月戊子日,,殺范履冰,。
命運不濟 北門遭殃
690年10月16日,武則天在清除心腹之患范履冰后,,就篡唐興周,,改元“天授”。面對強大的武周政權(quán),,以及大臣們的入獄,、流放、處死,,唐睿宗膽戰(zhàn)心驚,,自降身份為皇嗣。
歲月無情,,武周專橫,,曾為武則天和大唐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北門學(xué)士,如同范履冰一樣,,慘遭噩運,,幾乎全軍覆滅。
武則天設(shè)立北門學(xué)士,,名義上是為自己修撰著作,,實際上就是智囊機構(gòu),,幫其制造輿論、出謀劃策,、分宰相之權(quán),。客觀地說,,北門學(xué)士曾為唐朝的經(jīng)濟,、軍事、文化,、政治等方面提出過很多良策,,如頒布的《建言十二事》,受到普通百姓和中下級官員的擁護,。然而,,武則天用人是有大目的的,不僅僅是“順者昌,,逆者亡”,,而是要絕對且無條件支持其“登基稱帝”。
元萬頃,,字萬頃,,洛陽人,鮮卑族,,北門學(xué)士,,思維敏捷,性情曠達,,武則天臨朝執(zhí)政,,曾任鳳閣侍郎,因與徐敬業(yè)兄弟友善,,被酷吏誣陷,,流放嶺南而死。
苗神客,,滄州東光人,,被武則天選入北門學(xué)士之前,曾與范履冰一同任周王府戶曹參軍,,官至著作郎,、弘文館學(xué)士等,被酷吏網(wǎng)絡(luò)罪名所害,。
周思茂,,北門學(xué)士,累遷麟臺少監(jiān)、崇文館學(xué)士,,垂拱四年被酷吏彈劾,,下獄死。
劉祎之,,字希美,,臨淮陽樂(今江蘇常州)人,北門學(xué)士,,深受信任,,成為宰相,遭人誣陷,,坐罪賜死,。
北門學(xué)士能得以善終的就是胡楚賓,“性慎密,,未嘗言禁中事,,醉后人或問之,答以他事而已”,。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705年,,張柬之,、敬暉等朝中重臣,率領(lǐng)羽林軍發(fā)動神龍政變,,斬殺奸佞之徒張易之,、張昌宗,推翻武周政權(quán),,逼迫武則天交權(quán)于李顯,是為唐中宗,。
李顯上位后同情范履冰遭遇,,并追贈范履冰左仆射,意為宰相之職,。
710年,,李旦二次登基為帝。712年,,在賢相姚崇,、宋璟等人的積極爭取下,李旦下詔給予范履冰徹底平反昭雪,,撤銷不實罪名,,恢復(fù)名譽,對其后代給予撫恤,享受相當于一品官的榮譽職務(wù),。
范履冰一生如其名號一樣,,如履薄冰,慎思慎行,,光明正大,,育有三子:長子冬芬,次子冬倩,,三子冬昌,。
![]()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范履冰(約637年至690年),,字始凝,唐懷州河內(nèi)(沁陽)人,,北門學(xué)士,,著名政治家,曾任門下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書、宰相,,與文才出眾的弘文館直學(xué)士劉祎之,、著作郎元萬頃、左史苗神客,、右史周思茂等人,,為武則天撰寫《列女傳》《臣軌》《要覽》《字海》等書,。
所謂北門學(xué)士,,是666年由武則天設(shè)置的,主要以修撰為名,,從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一批才學(xué)俱佳的學(xué)士,為武則天編書著作,,而署名為武則天,。這些文人學(xué)士被特許從皇宮北門(玄武門)出入禁中。因此,,被人稱為北門學(xué)士,。
唐垂拱四年(688年),范履冰對武后任用私黨,、謀劃篡唐大為不滿,多次上書諫言唐睿宗,,期望任用賢能,,罷黜貪官。但是武氏弄權(quán),,酷吏當?shù)�,,最終他被捕下獄并冤殺。20余年后,他才被再次登上帝位的唐睿宗李旦平反昭雪,�,?滴跫暗拦饽觊g的《懷慶府志》《河內(nèi)縣志》均有相關(guān)記載。
明察秋毫 忠諫敢言
唐高祖顯慶元年(656年),,范履冰進士及第,,始為周王府戶曹參軍,后歷任知縣,、知州,。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武則天奉詔考試擇用儒臣,,范履冰以優(yōu)異成績被選入宮闕,,皆為密使出入北宮門參與處理宰相權(quán)事,后又任門下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書。其間,,他與其他北門學(xué)士共同為武則天撰寫《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要覽》《字�,!贰稑窌洝返葧4构岸辏�686年),,他被任命為鸞臺天官侍郎(副宰相),,不久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兼修國史,,與邢文偉同為掌朝宰相,。
唐垂拱四年,武后欲篡奪李唐天下,,而且黨羽日盛,,危及天下。范履冰看出了武后逆行天下的危害性,,便上書諫言唐睿宗李旦“親朋黨,,遠小人”,可是傀儡皇帝聽不進去,,還把一塊刻有“圣母臨人,,永昌帝業(yè)”的八字白石獻給了武則天,以博武后歡心,。果然,,武則天大喜,將白石命名為“寶圖”,,后又改稱“天授圣圖”,。這完全助長了武后稱帝的野心,,并命令李旦隨她參加“拜洛受圖”大典。
范履冰雖官居宰相之位,,但忠諫敢言,,不畏權(quán)勢,時稱良相,。在與魏元忠同時拜相時,,政見相近,感情至親,。面對武則天的司馬昭之心,,范履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私下與魏元忠交談:“唐室將衰,,武后之黨日盛,將行篡逆之也,,天下危也,。”魏元忠則回答:“此待時而觀之,。且今睿宗,,看似聰俊,其作為如何,,當難知曉,。俟其時而諫之�,!�
與此同時,,武則天還創(chuàng)造了“一年三改元”的紀錄,其政治野心暴露無遺,。
其實,,范履冰是很受武則天賞識的,一路走來,,平步青云,,春風得意,硬是坐到了宰相之位,,但是他對李唐的江山社稷始終是忠心耿耿,,日月可鑒。相反,,他對武則天的干政,、親政不僅不滿,還時刻高度警惕,,并多次諫言武后還政于唐睿宗,。可惜,,他的忠誠與諫言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被武后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從此,,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而且公開化,、白熱化,,朝中大臣多為范履冰捏了一把汗,就連魏元忠都勸他:“武后之事篡逆未明,,如武后逆天行事,,李氏將不容也。吾等當善處之,�,!钡牵艺\耿直的范履冰知難而進,,繼續(xù)斗爭,。
無罪獲獄 蒙冤被害
689年,武則天登基稱帝的愿望更加迫切,,不斷擴充政治勢力范圍,,鏟處異己,已致朝中人人自危,,并且大興酷吏之風,,“專任刑殺以為威斷”,當時坐牢,、流放,、處死的官員不計其數(shù),包括同朝為官的北門學(xué)士,。據(jù)《舊唐書·刑法志》記載:“當其時也,,囚囹如市,朝廷以目,�,!痹谶@種情況下,范履冰心懷李唐社稷,,置個人命運于不顧,,冒死直諫武則天,并在覲見的過程中痛斥:篡國專權(quán),,愧對祖宗,。
武則天心狠手毒,,機關(guān)算盡,豈容在朝堂之上公開羞辱,、揭露,、對抗一國之君的手下,后果可想而知,。10月,,武則天終于下手了,以“坐舉逆人”罪名,,由酷吏來俊臣將范履冰逮捕下獄,。
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的中央級監(jiān)獄有大理寺獄、御史臺獄,、新開獄等,。其中,用刑最殘酷的新開獄為武則天登基后設(shè)置,,因地點設(shè)在長安麗景門內(nèi),,又稱麗景門獄。范履冰究竟被下何獄,,史料記載不清,,不過根據(jù)資料顯示應(yīng)為設(shè)在都城的中央級監(jiān)獄。由于武則天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所有監(jiān)獄都是腐敗黑暗,,殘酷無比,,亂用私刑�,!杜f唐書·刑法志》記載:周興,、來俊臣等“相次受制(詔令),推究大獄”,。還有記載:“俊臣每鞫(審理)囚,,無問輕重,多以醋灌鼻,。禁地牢中,,或盛之于甕,以火圜繞炙之,,并絕其糧餉,,至有抽衣絮以啖之者。”武則天把范履冰關(guān)進大牢的目的,,除了強制審理,、逼其招供外,也期望這位才華橫溢且受器重的北門學(xué)士在羈押期間能恐懼酷法,、誠服權(quán)威,、順應(yīng)當朝、回心轉(zhuǎn)意,。可是,,人貴有節(jié),,一代名相仍一身正氣、剛正不阿,、不畏強權(quán),。
690年,武則天再翻舊賬,,周興繼續(xù)誣告,,到了5月13日,勇于諫言的名相,、政治家范履冰,,最終被武則天下令所殺�,!缎绿茣硭摹け炯o第四·則天皇后》記載:載初元年五月戊子日,,殺范履冰。
命運不濟 北門遭殃
690年10月16日,,武則天在清除心腹之患范履冰后,,就篡唐興周,改元“天授”,。面對強大的武周政權(quán),,以及大臣們的入獄、流放,、處死,,唐睿宗膽戰(zhàn)心驚,自降身份為皇嗣,。
歲月無情,,武周專橫,曾為武則天和大唐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北門學(xué)士,,如同范履冰一樣,,慘遭噩運,幾乎全軍覆滅,。
武則天設(shè)立北門學(xué)士,,名義上是為自己修撰著作,,實際上就是智囊機構(gòu),幫其制造輿論,、出謀劃策,、分宰相之權(quán)�,?陀^地說,,北門學(xué)士曾為唐朝的經(jīng)濟、軍事,、文化,、政治等方面提出過很多良策,如頒布的《建言十二事》,,受到普通百姓和中下級官員的擁護,。然而,武則天用人是有大目的的,,不僅僅是“順者昌,,逆者亡”,而是要絕對且無條件支持其“登基稱帝”,。
元萬頃,,字萬頃,洛陽人,,鮮卑族,,北門學(xué)士,思維敏捷,,性情曠達,,武則天臨朝執(zhí)政,曾任鳳閣侍郎,,因與徐敬業(yè)兄弟友善,,被酷吏誣陷,流放嶺南而死,。
苗神客,,滄州東光人,被武則天選入北門學(xué)士之前,,曾與范履冰一同任周王府戶曹參軍,,官至著作郎、弘文館學(xué)士等,,被酷吏網(wǎng)絡(luò)罪名所害,。
周思茂,北門學(xué)士,累遷麟臺少監(jiān),、崇文館學(xué)士,,垂拱四年被酷吏彈劾,下獄死,。
劉祎之,,字希美,臨淮陽樂(今江蘇常州)人,,北門學(xué)士,,深受信任,成為宰相,,遭人誣陷,,坐罪賜死。
北門學(xué)士能得以善終的就是胡楚賓,,“性慎密,未嘗言禁中事,,醉后人或問之,,答以他事而已”。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705年,張柬之,、敬暉等朝中重臣,,率領(lǐng)羽林軍發(fā)動神龍政變,斬殺奸佞之徒張易之,、張昌宗,,推翻武周政權(quán),逼迫武則天交權(quán)于李顯,,是為唐中宗,。
李顯上位后同情范履冰遭遇,并追贈范履冰左仆射,,意為宰相之職,。
710年,李旦二次登基為帝,。712年,,在賢相姚崇、宋璟等人的積極爭取下,,李旦下詔給予范履冰徹底平反昭雪,,撤銷不實罪名,恢復(fù)名譽,對其后代給予撫恤,,享受相當于一品官的榮譽職務(wù),。
范履冰一生如其名號一樣,如履薄冰,,慎思慎行,,光明正大,育有三子:長子冬芬,,次子冬倩,,三子冬昌。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