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專題區(qū)
解放初期的紅安縣城,。
紅安縣城新貌。 (本欄照片均由紅安縣委宣傳部提供)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绷⑾臅r節(jié),,湖北省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園內(nèi)游人如織,講解員曾祥美向游客深情唱起這首紅色歌謠,。
曾經(jīng)名為黃安的紅安縣,,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這里誕生了一位代主席董必武、一位國家主席李先念和陳錫聯(lián),、韓先楚,、秦基偉等200多位共和國高級軍事將領(lǐng)。
自94年前黃麻起義一聲驚雷,,紅旗漫卷這片熱土:3支紅軍主力部隊在這里孕育成長,,14萬英雄兒女舍生取義,萬眾一心為革命英勇奮斗,。
這里的英雄兒女用鮮血染紅的奇跡,,鑄就了“萬眾一心、緊跟黨走,、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黃岡革命老區(qū)精神。
日前,,記者踏上這片紅色土地,,觸摸幾代紅安人矢志不渝的紅色脈動。
“爹,,您的囑托我沒辜負,!”
清明節(jié),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周七家村村民周顯國像往年一樣來到村西北山地掃墓,�,!凹t軍三烈士墓”墓碑掩映在青松之間,碑前擺放著村民自發(fā)送來的花束,。
沉思中,,周顯國回憶起了這座墓碑的前世今生: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一批又一批紅安兒女前仆后繼,、一腔赤誠為革命,。
1933年3月15日,紅軍攻克黃石崖后迅速撤離,,紅軍戰(zhàn)士在群眾幫助下,,將犧牲和負傷的人員也隨隊帶離。當時十八九歲的周銘梓雖未參加紅軍,,卻對紅軍隊伍充滿向往,,于是邀約了3名與他年齡相仿的后生,趁天黑摸上了紅軍戰(zhàn)斗過的陣地黃石崖,。
走近一塊巖石,,他們突然看到3位紅軍戰(zhàn)士倒伏在地,均已犧牲。周銘梓和其他村民將3位烈士背到一處山地掩藏起來,,砍了些青竹,,編了3副竹墊,對3位烈士進行了合墓安葬,。
幾十年來,,周顯國遵從父親周銘梓的遺囑,堅持和村民們義務照護紅軍烈士墓,。2015年,,紅安縣民政局重修了“紅軍三烈士墓”,,并在墓地旁立起“黃石崖戰(zhàn)斗事跡簡介”石碑,,如今已成為當?shù)馗锩鼈鹘y(tǒng)教育的打卡地。
“你為黨為國捐軀,,
我要為你守一輩子,!”
在紅安縣太平橋鄉(xiāng)三機廠的平房里,今年已經(jīng)78歲的李香蓮反復摩挲著她倚靠著劉長春烈士墓的合影照片,,含淚講述背后的感人故事,。
新中國成立后,紅安人民緊跟黨走,,初心如炬,,守護和平,用生命譜寫英雄贊歌,。
1965年9月,,劉長春隨部隊出國參加抗美援越。1968年春節(jié),,入伍8年的劉長春退伍回到家鄉(xiāng)與李香蓮成婚,。
成婚23天后,劉長春得知美軍在越南安沛省安平縣永福鄉(xiāng)投下一枚磁性定時炸彈,,距我軍野戰(zhàn)醫(yī)院和當?shù)匦W,、居民區(qū)較近,危害較大,,拆除任務艱巨,。他堅決要求回到部隊,7次向上級請戰(zhàn),,批準后他帶領(lǐng)全班奮戰(zhàn)在拆除現(xiàn)場,。
1968年3月19日,在拆出彈體磁性引信的最危險關(guān)頭,,身為班長的劉長春命令全班戰(zhàn)士離開現(xiàn)場,,留下他一人拆除。沒想到炸彈在高溫作用下自爆,劉長春光榮犧牲,,年僅29歲,。
在清理遺物時,李香蓮發(fā)現(xiàn)他留有一封遺書,,上面寫著:“萬一我犧牲,,請告訴家人我是為革命而死,是光榮的,;我枕頭包里有10元錢,,替我交最后一次黨費……”
劉長春犧牲后,李香蓮沒有再嫁,,與養(yǎng)女相依為命,。她感恩共產(chǎn)黨,從未向政府提出任何照顧的要求,,用一輩子踐行承諾:“你為黨,、為國家、為世界和平獻身,,我為你守一輩子,!”
“從貴的話,我們老百姓聽,!”
到了紅安,,有種食物不能不吃,那就是紅安苕,。
曾經(jīng),,作為黃麻起義發(fā)源地的紅安人民,不僅積極投身革命,,還用一筐筐“紅安苕”滋養(yǎng)了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3支紅軍主力,,迎送“劉鄧大軍”南下。
如今,,這顆“土人參”成為老區(qū)人民奔向幸福生活的“香餑餑”,。
“紅安苕搖身一變,成了爆款食品,,線上每月賣出上萬單,。”紅安縣城關(guān)鎮(zhèn)小豐山村黨支部書記周從貴說,,村里成立紅虹食品加工廠和電商公司,,發(fā)展紅苕種植、加工等產(chǎn)業(yè),,2020年,,紅苕加工給村集體和脫貧戶帶來近百萬元收入。
這個重點貧困村于2018年脫貧出列。脫了貧,,鄉(xiāng)村振興怎么走,?眼瞅著來村里的人越來越多,周從貴想到了發(fā)展旅游,。
“從貴的話,,我們老百姓聽!”村里從浙江請來旅游規(guī)劃團隊,將生態(tài)菜園和香蓮基地打造成采摘游景點,。
5月27日,,雨后初晴,小豐山村百畝香蓮基地美如畫,,打卡拍照的游客絡繹不絕,。“再過個把月蓮蓬熟了,,游客會更多,。”周從貴說,。
如今,紅色土地上的人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傳承黃岡革命老區(qū)精神,,正向著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記者 汪秀玲 汪 歡 通訊員 劉子靚)
![]() |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解放初期的紅安縣城。
紅安縣城新貌,。 (本欄照片均由紅安縣委宣傳部提供)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绷⑾臅r節(jié),湖北省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園內(nèi)游人如織,,講解員曾祥美向游客深情唱起這首紅色歌謠,。
曾經(jīng)名為黃安的紅安縣,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這里誕生了一位代主席董必武,、一位國家主席李先念和陳錫聯(lián)、韓先楚,、秦基偉等200多位共和國高級軍事將領(lǐng),。
自94年前黃麻起義一聲驚雷,紅旗漫卷這片熱土:3支紅軍主力部隊在這里孕育成長,,14萬英雄兒女舍生取義,,萬眾一心為革命英勇奮斗,。
這里的英雄兒女用鮮血染紅的奇跡,鑄就了“萬眾一心,、緊跟黨走,、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黃岡革命老區(qū)精神,。
日前,,記者踏上這片紅色土地,觸摸幾代紅安人矢志不渝的紅色脈動,。
“爹,,您的囑托我沒辜負!”
清明節(jié),,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周七家村村民周顯國像往年一樣來到村西北山地掃墓,。“紅軍三烈士墓”墓碑掩映在青松之間,,碑前擺放著村民自發(fā)送來的花束,。
沉思中,周顯國回憶起了這座墓碑的前世今生: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一批又一批紅安兒女前仆后繼,、一腔赤誠為革命。
1933年3月15日,,紅軍攻克黃石崖后迅速撤離,,紅軍戰(zhàn)士在群眾幫助下,將犧牲和負傷的人員也隨隊帶離,。當時十八九歲的周銘梓雖未參加紅軍,卻對紅軍隊伍充滿向往,,于是邀約了3名與他年齡相仿的后生,,趁天黑摸上了紅軍戰(zhàn)斗過的陣地黃石崖。
走近一塊巖石,,他們突然看到3位紅軍戰(zhàn)士倒伏在地,,均已犧牲。周銘梓和其他村民將3位烈士背到一處山地掩藏起來,,砍了些青竹,,編了3副竹墊,對3位烈士進行了合墓安葬,。
幾十年來,,周顯國遵從父親周銘梓的遺囑,堅持和村民們義務照護紅軍烈士墓,。2015年,,紅安縣民政局重修了“紅軍三烈士墓”,,并在墓地旁立起“黃石崖戰(zhàn)斗事跡簡介”石碑,如今已成為當?shù)馗锩鼈鹘y(tǒng)教育的打卡地,。
“你為黨為國捐軀,,
我要為你守一輩子!”
在紅安縣太平橋鄉(xiāng)三機廠的平房里,,今年已經(jīng)78歲的李香蓮反復摩挲著她倚靠著劉長春烈士墓的合影照片,,含淚講述背后的感人故事。
新中國成立后,,紅安人民緊跟黨走,,初心如炬,守護和平,,用生命譜寫英雄贊歌,。
1965年9月,劉長春隨部隊出國參加抗美援越,。1968年春節(jié),,入伍8年的劉長春退伍回到家鄉(xiāng)與李香蓮成婚。
成婚23天后,,劉長春得知美軍在越南安沛省安平縣永福鄉(xiāng)投下一枚磁性定時炸彈,,距我軍野戰(zhàn)醫(yī)院和當?shù)匦W、居民區(qū)較近,,危害較大,,拆除任務艱巨。他堅決要求回到部隊,,7次向上級請戰(zhàn),,批準后他帶領(lǐng)全班奮戰(zhàn)在拆除現(xiàn)場。
1968年3月19日,,在拆出彈體磁性引信的最危險關(guān)頭,,身為班長的劉長春命令全班戰(zhàn)士離開現(xiàn)場,留下他一人拆除,。沒想到炸彈在高溫作用下自爆,,劉長春光榮犧牲,年僅29歲,。
在清理遺物時,,李香蓮發(fā)現(xiàn)他留有一封遺書,上面寫著:“萬一我犧牲,,請告訴家人我是為革命而死,,是光榮的;我枕頭包里有10元錢,,替我交最后一次黨費……”
劉長春犧牲后,,李香蓮沒有再嫁,,與養(yǎng)女相依為命。她感恩共產(chǎn)黨,,從未向政府提出任何照顧的要求,,用一輩子踐行承諾:“你為黨、為國家,、為世界和平獻身,,我為你守一輩子!”
“從貴的話,,我們老百姓聽,!”
到了紅安,有種食物不能不吃,,那就是紅安苕,。
曾經(jīng),作為黃麻起義發(fā)源地的紅安人民,,不僅積極投身革命,,還用一筐筐“紅安苕”滋養(yǎng)了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3支紅軍主力,迎送“劉鄧大軍”南下,。
如今,,這顆“土人參”成為老區(qū)人民奔向幸福生活的“香餑餑”。
“紅安苕搖身一變,,成了爆款食品,,線上每月賣出上萬單�,!奔t安縣城關(guān)鎮(zhèn)小豐山村黨支部書記周從貴說,,村里成立紅虹食品加工廠和電商公司,發(fā)展紅苕種植,、加工等產(chǎn)業(yè),,2020年,紅苕加工給村集體和脫貧戶帶來近百萬元收入,。
這個重點貧困村于2018年脫貧出列。脫了貧,,鄉(xiāng)村振興怎么走,?眼瞅著來村里的人越來越多,周從貴想到了發(fā)展旅游,。
“從貴的話,,我們老百姓聽!”村里從浙江請來旅游規(guī)劃團隊,將生態(tài)菜園和香蓮基地打造成采摘游景點,。
5月27日,,雨后初晴,,小豐山村百畝香蓮基地美如畫,打卡拍照的游客絡繹不絕,�,!霸龠^個把月蓮蓬熟了,游客會更多,�,!敝軓馁F說。
如今,,紅色土地上的人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傳承黃岡革命老區(qū)精神,正向著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記者 汪秀玲 汪 歡 通訊員 劉子靚)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