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沁生
經(jīng)典山陽
練何(598年~668年),,字子俊,,本姓東,唐太宗賜姓練,,河北道懷州河內(nèi)(今沁陽)人,,《舊唐書》《四庫全書·萬姓統(tǒng)譜》《中國人名大辭典》均有記載:練何,唐河內(nèi)人,,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遂破之,。唐太宗李世民以“精練軍戎”贊譽東何,,賜姓練,封岐山侯,,食邑一千戶,,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成為練姓始祖�,,F(xiàn)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zhèn)趙寨村有“練何故里”牌樓,、石刻、雕像以及練何將軍文化廣場,。
自幼尚武愛國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東何出生于河內(nèi)城北殷實富裕的府兵之家。自幼崇文尚武,,研習兵法,,少有所成,十余歲即在河內(nèi)蜚聲遐邇,,夢想報國,,以求天下之太平。
府兵是唐時“兵農(nóng)合一”的一種管理模式,,平時種田習武,,戰(zhàn)時從軍打仗,東何一家隸屬于負責日常府兵選拔訓練的丹水折沖府。折沖府相等于現(xiàn)在的地方武裝部,,當時懷州有兩大折沖府,,一個是吳澤折沖府,位于修武北部,;一個是丹水折沖府,,位于丹水河畔,與河內(nèi)相鄰,。
唐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洛陽稱帝,李密鎮(zhèn)守柏崖城,,大將黃君漢獻城降唐,,被任命為懷州刺史、懷州行軍總管,,鎮(zhèn)守懷州,。東何自感報國時機來臨,告別家人,,帶上自家的兵員,、武器與馬匹,投奔黃君漢麾下,,被委任為隊正,、校衛(wèi)等職,時年21歲,。
唐武德三年(620年),,黃君漢率部攻洛陽東城,東何陣前進言:“時逢夏,,河水升,莫若以舟師攻之,,必取,。”黃君漢以計行之,,攻克回洛城,,俘獲王世充的戰(zhàn)將達奚善定,斷河陽南橋而還,,降其堡聚二十余,,班師回營。首戰(zhàn)大捷,,東何被秦王封賞為仁勇校尉,,正九品上,代丹水折沖府兵曹參軍事。
唐武德六年(623年),,江淮義軍首領(lǐng)輔公祏反,,唐伐之,東何再隨黃君漢征戰(zhàn),,圍壽陽,,助李勣,英勇作戰(zhàn),,唐武德七年(624年),,殲滅輔公祏所部,平定江南,。黃君漢回兵懷州,,唐高祖賜其使持節(jié),總管懷,、陟,、恭、西濟四州軍事,,授懷州刺史,,封虢國公。東何晉升為宣節(jié)副尉,,丹水折沖府別將,。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大赦天下,,各路功臣加官晉爵,黃君漢再度提升,,東何跟著升任潞州總管府兵曹參軍事,,并赴潞州就任。
唐貞觀六年(632年),,黃君漢任夔州都督,,赴川就職。東何轉(zhuǎn)任并州總管府兵曹參軍事,、功曹參軍事,,下正七品。
唐貞觀十年(636年),,唐太宗加強軍事管理,,改革府兵制度,調(diào)整武官人事,,東何擢升并州總督府錄事參軍,,上正七品,,負責督察武官得失、府兵訓練等軍事要務,。
唐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坐鎮(zhèn)洛陽指揮平定高句麗,李勣奉旨集結(jié)陸上各路軍馬北上幽州,,東何隨軍參戰(zhàn),。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率軍親征高句麗,,高句麗蓋蘇文急在國內(nèi)征調(diào)10萬大軍,,增援遼東。在這種情況下,,東何一方面督使工匠制造各種攻城云梯器具,,另一方面積極向李勣建議:“自征討以來,大唐數(shù)勝,,高句麗數(shù)敗,,我士氣漲,彼軍心搖,,則圍遼東且兼擊援兵,,事可為也。且蓋蘇文援師皆新調(diào)之卒,,焉能力戰(zhàn),,且以為我勞師遠征,必輕我,。某愿效力,,請以輕師襲彼援軍�,!�
李遂沉思良久,,曰:“君之策可行�,!彼頉Q定由東何親率300余騎兵方隊直沖敵陣指揮部,,高句麗軍大潰。是役,,斬敵首數(shù)千,高句麗援軍退,,唐軍告捷,。唐太宗到達遼東城外后,對李勣,、東何等人一一慰勞獎賞,。
遼東城位于遼河中游,,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由于該城歷代修善加固,,城墻堅固,,易守難攻。在兩軍攻守相持階段,,一日,,遼東城突起大風,當時隨駕助陣的錄事參軍東何心生一計,,向唐太宗獻計:“日風,,天助我攻遼東城也�,!碧铺谠唬骸扒涞灾�,。”練何曰:“吾但得騎兵一支,,以火射城中,,城必焚,大軍隨之登,,城必克,。”
唐太宗聽后,,便詔令派遣精銳將士執(zhí)行東何的火攻之策,。是役,斬敵萬余,,俘萬余,,獲百姓4萬人,繳戰(zhàn)利品無數(shù),,改遼東城為遼州,。
有功皇賜“練”姓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大唐班師路過臨渝關(guān)(今秦皇島)漢武臺(今河北省昌黎縣碣石山上的仙臺頂),,唐太宗詔令刻石以紀功德,,并盛贊東何“精練軍戎”,賜姓練,,封岐山侯,,食邑一千戶,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以彰其功也,,從此,東何正式改名為練何,,成為練姓始祖,。這一年,,練何48歲。
練何的老上級李勣贊曰:“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
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決定徹底殲滅薛延陀多摩支,,穩(wěn)定漠北局勢,便令李勣統(tǒng)一指揮戰(zhàn)事,,練何隨同出征塞外,。
薛延陀是中國古代居于漠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其首領(lǐng)夷男被唐太宗冊封為珍珠毗伽可汗,,成為唐朝在漠北的一個附屬藩國,。薛延陀可汗夷男病亡后,其嫡子拔灼,,亂殺無辜,,自立可汗,侵犯大唐敗逃后,,被回紇所殺,。薛延陀部又立夷男的侄兒多摩支為可汗,敕勒九姓不服,,內(nèi)部極度混亂,。
練何兵至靈州,分析薛延陀局勢后對李勣諫言獻策,,以爭取九姓各部有威望的酋長之助為主,,逼其降唐。
李勣贊曰:“君誠為大唐智勇士也,�,!辈⒁烙嫸鵀椤>毢蝺H率200騎兵,,遍說九姓,,九姓乃歸附,各遣壯士從練何,,屯兵郁督軍山,。多摩支勢孤,乃降,。
平定薛延陀亂局之后,,練何官至總管府長史。
唐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賜練何從三品云麾將軍,。
唐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從群臣及皇后駐蹕麟游縣萬年宮,,山洪暴發(fā),,薛仁貴登高呼急,唐高宗與皇后及群臣得免,,死者3000余人,。練何與夫人安置宮人,因護駕有功,,賞百金,,絲綢千匹。
榮歸河內(nèi)故里
唐顯慶五年(660年),,練何榮歸鄉(xiāng)里省親,,傳授“練家拳法”“練家槍法”,享譽懷州,。
唐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封禪泰山,行至鄉(xiāng)里,,練何忙接駕侍應,,并隨駕前往泰山。封禪禮畢,,唐高宗敕文武官三品以上賜爵一等,,四品以下加一階,誥命練何妻趙氏夫人晉爵,。
唐總章元年(668年),,練何去世,享年70歲,。臨終前,,其對長子練舜麒、次子練舜麟講:“我族之姓,,圣命所賜,,崇榮備至,當葬吾于高處,,以彰皇恩,。”為此,,一代名將死后葬于河內(nèi)城北紫金山紫金壇,,俗稱小北頂,。《懷慶府志》記載:紫金壇在府城西北五十里,,突高千仞,,群峰拱向,上多白松,,每歲重九日,,邑人登高於此。
為紀念練何將軍,,沁陽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7月在神農(nóng)壇刻石立碑,,碑文記載:練何,字子�,。ü�598年至668年),,本姓東,大唐河北道懷州河內(nèi)縣趙寨里(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zhèn)趙寨村)人,,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有功,,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夏歷十月廿三在臨渝關(guān)漢武臺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李世民以“精練軍戎”之譽,,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練何成為練氏受姓始祖,。練何夫人趙氏,,皇封一品夫人,故后與夫合葬于河內(nèi)縣紫金山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nóng)山神農(nóng)壇),。
如今的趙寨村位于神農(nóng)山腳下,,傳說這里是鳳凰棲息之地,故有“鳳凰村”之譽,。位于趙寨村北的三尖山葬有三位練氏祖先,,二世練舜麒、練舜麟,,四世練賢開,,其中練舜麒是騎尉將軍。位于神農(nóng)山臨川寺下的芝嶺,,葬有七位練氏祖先,,其中三世練友欽、四世練賢相均是騎尉將軍。
2005年后,,練氏后裔多次到沁陽尋根謁祖,。2016年,中華練氏宗親聯(lián)誼總會將每年的10月23日定為“練誕節(jié)”,。
目前,,趙寨村建有練何故里牌樓、練何將軍戎馬雕塑以及練何將軍文化廣場,。
2018年,《練何故事》正式入選《沁陽市第五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 |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練何(598年~668年),,字子俊,,本姓東,唐太宗賜姓練,,河北道懷州河內(nèi)(今沁陽)人,,《舊唐書》《四庫全書·萬姓統(tǒng)譜》《中國人名大辭典》均有記載:練何,唐河內(nèi)人,,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遂破之,。唐太宗李世民以“精練軍戎”贊譽東何,,賜姓練,封岐山侯,,食邑一千戶,,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成為練姓始祖�,,F(xiàn)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zhèn)趙寨村有“練何故里”牌樓,、石刻、雕像以及練何將軍文化廣場,。
自幼尚武愛國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東何出生于河內(nèi)城北殷實富裕的府兵之家。自幼崇文尚武,,研習兵法,,少有所成,十余歲即在河內(nèi)蜚聲遐邇,,夢想報國,,以求天下之太平,。
府兵是唐時“兵農(nóng)合一”的一種管理模式,,平時種田習武,戰(zhàn)時從軍打仗,,東何一家隸屬于負責日常府兵選拔訓練的丹水折沖府。折沖府相等于現(xiàn)在的地方武裝部,,當時懷州有兩大折沖府,,一個是吳澤折沖府,位于修武北部,;一個是丹水折沖府,,位于丹水河畔,與河內(nèi)相鄰,。
唐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洛陽稱帝,李密鎮(zhèn)守柏崖城,,大將黃君漢獻城降唐,,被任命為懷州刺史、懷州行軍總管,,鎮(zhèn)守懷州。東何自感報國時機來臨,,告別家人,,帶上自家的兵員、武器與馬匹,,投奔黃君漢麾下,,被委任為隊正、校衛(wèi)等職,,時年21歲,。
唐武德三年(620年),黃君漢率部攻洛陽東城,,東何陣前進言:“時逢夏,,河水升,莫若以舟師攻之,,必取,。”黃君漢以計行之,,攻克回洛城,,俘獲王世充的戰(zhàn)將達奚善定,斷河陽南橋而還,,降其堡聚二十余,,班師回營。首戰(zhàn)大捷,,東何被秦王封賞為仁勇校尉,,正九品上,代丹水折沖府兵曹參軍事。
唐武德六年(623年),,江淮義軍首領(lǐng)輔公祏反,,唐伐之,東何再隨黃君漢征戰(zhàn),,圍壽陽,,助李勣,英勇作戰(zhàn),,唐武德七年(624年),,殲滅輔公祏所部,平定江南,。黃君漢回兵懷州,,唐高祖賜其使持節(jié),總管懷,、陟,、恭、西濟四州軍事,,授懷州刺史,,封虢國公。東何晉升為宣節(jié)副尉,,丹水折沖府別將,。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大赦天下,,各路功臣加官晉爵,黃君漢再度提升,,東何跟著升任潞州總管府兵曹參軍事,,并赴潞州就任。
唐貞觀六年(632年),,黃君漢任夔州都督,,赴川就職。東何轉(zhuǎn)任并州總管府兵曹參軍事,、功曹參軍事,,下正七品。
唐貞觀十年(636年),,唐太宗加強軍事管理,,改革府兵制度,調(diào)整武官人事,,東何擢升并州總督府錄事參軍,,上正七品,,負責督察武官得失、府兵訓練等軍事要務,。
唐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坐鎮(zhèn)洛陽指揮平定高句麗,李勣奉旨集結(jié)陸上各路軍馬北上幽州,,東何隨軍參戰(zhàn),。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率軍親征高句麗,,高句麗蓋蘇文急在國內(nèi)征調(diào)10萬大軍,,增援遼東。在這種情況下,,東何一方面督使工匠制造各種攻城云梯器具,,另一方面積極向李勣建議:“自征討以來,大唐數(shù)勝,,高句麗數(shù)敗,,我士氣漲,彼軍心搖,,則圍遼東且兼擊援兵,,事可為也。且蓋蘇文援師皆新調(diào)之卒,,焉能力戰(zhàn),且以為我勞師遠征,,必輕我,。某愿效力,請以輕師襲彼援軍,�,!�
李遂沉思良久,曰:“君之策可行,�,!彼頉Q定由東何親率300余騎兵方隊直沖敵陣指揮部,高句麗軍大潰,。是役,,斬敵首數(shù)千,高句麗援軍退,,唐軍告捷,。唐太宗到達遼東城外后,對李勣,、東何等人一一慰勞獎賞,。
遼東城位于遼河中游,,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由于該城歷代修善加固,,城墻堅固,,易守難攻。在兩軍攻守相持階段,,一日,,遼東城突起大風,當時隨駕助陣的錄事參軍東何心生一計,,向唐太宗獻計:“日風,,天助我攻遼東城也�,!碧铺谠唬骸扒涞灾�,。”練何曰:“吾但得騎兵一支,,以火射城中,,城必焚,大軍隨之登,,城必克,。”
唐太宗聽后,,便詔令派遣精銳將士執(zhí)行東何的火攻之策,。是役,斬敵萬余,,俘萬余,,獲百姓4萬人,繳戰(zhàn)利品無數(shù),,改遼東城為遼州,。
有功皇賜“練”姓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大唐班師路過臨渝關(guān)(今秦皇島)漢武臺(今河北省昌黎縣碣石山上的仙臺頂),,唐太宗詔令刻石以紀功德,,并盛贊東何“精練軍戎”,賜姓練,,封岐山侯,,食邑一千戶,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以彰其功也,,從此,東何正式改名為練何,,成為練姓始祖,。這一年,,練何48歲。
練何的老上級李勣贊曰:“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
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決定徹底殲滅薛延陀多摩支,,穩(wěn)定漠北局勢,便令李勣統(tǒng)一指揮戰(zhàn)事,,練何隨同出征塞外,。
薛延陀是中國古代居于漠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其首領(lǐng)夷男被唐太宗冊封為珍珠毗伽可汗,,成為唐朝在漠北的一個附屬藩國,。薛延陀可汗夷男病亡后,其嫡子拔灼,,亂殺無辜,,自立可汗,侵犯大唐敗逃后,,被回紇所殺,。薛延陀部又立夷男的侄兒多摩支為可汗,敕勒九姓不服,,內(nèi)部極度混亂,。
練何兵至靈州,分析薛延陀局勢后對李勣諫言獻策,,以爭取九姓各部有威望的酋長之助為主,逼其降唐,。
李勣贊曰:“君誠為大唐智勇士也,。”并依計而為,。練何僅率200騎兵,,遍說九姓,九姓乃歸附,,各遣壯士從練何,,屯兵郁督軍山。多摩支勢孤,,乃降,。
平定薛延陀亂局之后,,練何官至總管府長史。
唐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賜練何從三品云麾將軍,。
唐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從群臣及皇后駐蹕麟游縣萬年宮,,山洪暴發(fā),,薛仁貴登高呼急,唐高宗與皇后及群臣得免,,死者3000余人,。練何與夫人安置宮人,因護駕有功,,賞百金,,絲綢千匹。
榮歸河內(nèi)故里
唐顯慶五年(660年),,練何榮歸鄉(xiāng)里省親,,傳授“練家拳法”“練家槍法”,享譽懷州,。
唐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封禪泰山,行至鄉(xiāng)里,,練何忙接駕侍應,,并隨駕前往泰山。封禪禮畢,,唐高宗敕文武官三品以上賜爵一等,,四品以下加一階,誥命練何妻趙氏夫人晉爵,。
唐總章元年(668年),,練何去世,享年70歲,。臨終前,,其對長子練舜麒、次子練舜麟講:“我族之姓,,圣命所賜,,崇榮備至,當葬吾于高處,,以彰皇恩,。”為此,,一代名將死后葬于河內(nèi)城北紫金山紫金壇,,俗稱小北頂,。《懷慶府志》記載:紫金壇在府城西北五十里,,突高千仞,,群峰拱向,上多白松,,每歲重九日,,邑人登高於此。
為紀念練何將軍,,沁陽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7月在神農(nóng)壇刻石立碑,,碑文記載:練何,字子�,。ü�598年至668年),,本姓東,大唐河北道懷州河內(nèi)縣趙寨里(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zhèn)趙寨村)人,,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有功,,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夏歷十月廿三在臨渝關(guān)漢武臺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李世民以“精練軍戎”之譽,,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練何成為練氏受姓始祖,。練何夫人趙氏,,皇封一品夫人,故后與夫合葬于河內(nèi)縣紫金山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nóng)山神農(nóng)壇),。
如今的趙寨村位于神農(nóng)山腳下,,傳說這里是鳳凰棲息之地,故有“鳳凰村”之譽,。位于趙寨村北的三尖山葬有三位練氏祖先,,二世練舜麒、練舜麟,,四世練賢開,其中練舜麒是騎尉將軍,。位于神農(nóng)山臨川寺下的芝嶺,,葬有七位練氏祖先,其中三世練友欽,、四世練賢相均是騎尉將軍,。
2005年后,,練氏后裔多次到沁陽尋根謁祖。2016年,,中華練氏宗親聯(lián)誼總會將每年的10月23日定為“練誕節(jié)”,。
目前,趙寨村建有練何故里牌樓,、練何將軍戎馬雕塑以及練何將軍文化廣場,。
2018年,《練何故事》正式入選《沁陽市第五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
|